正文 第三節MRC裏的煤氣精神(1 / 1)

作為一個新生的公司,易高投資煤層氣之時可以行動如此迅速,與中華煤氣公司“小心翼翼地冒險”的傳統高度相關。

投資山西煤層氣之初,中華煤氣的前期人員曾經在地圖上用圓規劃過一個半徑距離,在車載可以達到的距離內,易高山西煤層氣的可輸送範圍包括了中華煤氣很大一部分下遊經營區域:東北、華東大部、中部和西北地區。這使得中華煤氣的前期人員都興奮異常,很顯然,投資的前景是看好的。

但同時,煤層氣的開發又嚴重地受到規模的製約。由於采集分散,數量較小,因此煤層氣幾乎是全部都通過車載運輸。因此必須液化,將煤層氣降溫至零下162攝氏度是一道必須的工藝。目前國際上在煤層氣液化領域,采用的液化工藝主要有以下3種:階式製冷循環工藝、混合製冷循環工藝和膨脹機製冷循環工藝。而按照目前發展的整體水平看來,國際上天然氣液化項目規模較大,其生產工藝流程,其實全部是采用循環混合製冷(MRC)工藝。換言之,該工藝流程是目前國際上最流行、能耗最低的先進生產工藝流程。

但采用MRC工藝對於進入這個領域的公司來說,存在著兩難處境。如果采用國外工藝,由於存在專利保護和製冷劑進口,所以費用很高。就煤層氣開發的流程和下遊的氣價來說,經濟上不可行。但是國外的工藝是成熟而經過較長時間的運作的,國內雖然也有企業擁有這種工藝的技術,不過都沒有投入過使用。也正是因此,中華煤氣進入這個領域之前,由於受限於技術水平,國內的公司都隻能在日處理20萬立方米以下的規模上對煤層氣進行液化處理,由於經濟上不劃算,所以沒有推廣性。

易高的技術人員決定采用國產的MRC技術。

國產MRC技術掌握在成都深冷股份有限公司等少數幾個公司手裏,但是大規模投資煤層氣開發所涉及到的資本顯然厭惡風險。因此這些國產公司沒有獲得過嚐試的機會,而通常情況下,沒有嚐試的機會也就意味著他們很難得到認可。

這需要有一個大膽的先行者來打破,也就是中華煤氣公司所謂的“小心翼翼地冒險”者。

我們當然可以看出,易高接納成都深冷公司為合作夥伴是公司傳統精神的體現。中華煤氣曆史上的冒險經曆,尤其是在九十年代之後的這種精神回歸,證明這對於公司來說非常平常。我們也已經知道,這項合作取得了成功。

這種成功對於成都深冷公司,甚至對於國內的MRC技術來說都是意義非凡的。因為在中華煤氣這種冒險的嚐試之後,有大批的跟進者。包括成都深冷公司、哈工大雪貝公司等技術掌握者都受到了急需技術的能源企業的追捧。國內的MRC技術之窗,一下子被打開了。

而中華煤氣也得到了自己的收益,由於它對國產技術的率先使用和合作者的巨大收益,它獲得了進一步的話語權。決策層已經開始把眼光聚焦於下一個難題,重要的是,由於他們前麵的成功,易高的這下一個要求受到業內的極大重視。

而易高的下一個課題已經轉向了更富含氧氣的瓦斯如何脫氧。我們再接下來看到的,是易高在重慶鬆藻地區開發煤層氣項目中正是應用了中科院的“含氧煤層氣催化脫氧”技術,使煤層氣的開發可以延伸至用井底抽取技術來獲得瓦煤氣,再將富氧瓦斯(含甲烷40%左右)提純(含甲烷98%以上)冷卻、液化。也正是易高與科研單位合作的這一技術的突破,使得易高在重慶項目中站住了自己的地位。

與幾乎是完全已經確定化了的城市燃氣供應比起來,不確定的新能源開發領域顯然更為體現中華煤氣的進取精神。如果說城市燃氣公司的大部分領域已經被諸如中華煤氣這樣的公司一步步地確立了其遊戲規則的話,那麼煤層氣作為一種新型能源,橫亙在開發者麵前的難題則是無知。開發者對於采取行動之後的結果在事前是無法預測的,大量投入的時間和金錢在事後可能完全被證明是打了水漂。而正是在這種頗有些賭博色彩的冒險行為中,體現的是公司、企業家的遠見。

站在巨人般的中華煤氣的肩上,陳永堅和蕭錦誠刻意地去承擔這種風險。

關於為什麼要去承擔這種風險,陳永堅說過一段很長的話,清晰地描述了他的想法:“我們已經是一個國際領先的公司,在我們前麵沒有任何人可以提供方向。但可以知道的是,過去的領先遲早會被模仿,後進者在用各種方法研究你。因此你如果不承擔風險,遲早有人可以用更好的方法達到你所能達到的結果,這是他們作為後進者的優勢。因此我們隻能去主動地承擔風險,開拓前人所未知的領域,以保持自己的優勢。不過在這個過程裏,我們還是可以依靠我們的判斷和科學,達到小心翼翼地冒險這樣一個程度。這已經是最好的結果了。”

市場為這樣的領先者提供超額利潤,不是偶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