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上通天文,下曉地理,中通萬物之情,是中華民族爛燦文化中一顆寓理闡道的璀璨明珠。它曆來被尊為五經之首,大道之源,通常被人們認為是儒學中推天道,論人事的哲理經典之著。它運用了一分為二、對立統一的宇宙觀,唯物主義辯證法,揭示宇宙間事物發展變化的規律,內容涉及麵博大精深。從自然科學到社會科學,從社會生產到社會生活及到當今和諧社會中如何處世做人的道理。
自從伏羲畫先天八卦,周文王重演六十四卦,孔子作係辭以來,內容逐漸豐富完整,都是人們認識自然及人事長期積累起來的產物。它適用範圍大,在人世間,人文理念,人生哲理,社會管理,陰陽學說,日常生活等方麵,廣為通用。它的太極一體的大係統原理,是使社會多方麵相互協調的理論基礎,因為它是一部包羅萬象的真正辯證法。它以獨特的思維邏輯與數理機製,以深邃的文化意蘊與包容天地萬物之理、內蘊變化之機,折射出民族文化的燦爛光輝,引導和啟示著龍的傳人,趨吉避凶,在這塊黃土地上繁衍生息,並以迅捷之勢,播灑域外。
我國古代名家全書大成《斷易天機》,全稱為《增補斷易天機大全》,托名是鬼穀先生著,是成書於明萬曆丁酉年間的一部秘藏絕版書,是久已失傳的珍貴文獻;該書於明朝萬曆年間曾一度流入日本。這是一部集曆代易學大師、卜筮名家代表作於一身的,將《易經》中的易理與卜筮有機結合的經典專著,堪稱卜筮萬有文庫。
筮,亦稱數卜,是一種預測的術數,人需要不需要預測自己的未來?怎樣才能預知未來?在批判和剔除術數中的迷信和神秘成分後,在唯物史觀的理論基礎上預測人事吉凶,預知未來,既是作為個體生命的人的一種正常心理需要和欲望,又是人類社會向科學提出的合理要求。
筆者四十餘載潛心學易、研易,把易之書明天地陰陽奇偶之理,以闡發造化之秘蘊,晝讀夜思,融會貫通,並實踐驗證於民間。《斷易天機》家傳至今,由於年久殘缺,又是木刻版,圖不清晰,缺邊少角,今又按原版原義重新繪圖,並在原《斷易天機》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的評解、圖解、原義的內容基礎上增加含義、四季論斷、六甲旬斷、日六神斷、十天幹論斷、《易林》譯文、朱熹論斷、《卦象》組成、《卦象》論斷、《彖》原文、《彖》論證譯文、《象》原文、《象》論證譯文、每卦六爻辭、每爻辭原文、每爻辭論證譯文、每爻辭《象》原文、每爻辭《象》論證譯文、每爻辭斷卦論斷及本卦總論斷。逐卦逐爻,爬梳字句,參悟玄機,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剖析分明。
書中附增家傳曆代收集的周文王、周公、鬼穀子、管仲、孫臏、墨子、孟子、莊子、東方朔、張良、焦延壽、京房、諸葛亮、郭璞、魏征、袁天罡、李淳風、楊筠鬆、李虛中、王弼、賴布衣、歐陽修、程灝、蘇東坡、邵雍(康節)、朱熹、蔡元定、匡衡、丘處機、劉伯溫、李光地、陳希夷等曆代卜筮大師的專題論文,為久已湮沒失傳的珍貴文獻,在易學學術上有一定權威性、嚴肅性,又不乏趣味性,深入淺出,是將易理與卜筮有機結合的精華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