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建設市場中介組織,建立出版業的社會化服務體係
市場中介組織是市場發展到一定水平社會分工細化的產物,完善的市場體係離不開健全發達的市場中介組織,出版業是一個適合社會化協作生產的產業,出版社除了把握住關鍵性的選題策劃和市場營銷環節,其他環節都可以交給中介組織進行。但目前中國的出版中介組織發育很不健全,出版的社會化服務體係還沒有建立起來。其主要原因在於計劃經濟條件下形成的出版社組織結構模式,如果從內部建製上講,出版社有兩個特點:一是“小而全”,各個業務環節都有相應的部門;二是模仿行政機關而缺乏業務(生產)特點。這種結構模式已不能適應出版業的發展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立。隨著出版產業的規模化發展,出版專業分工必將日趨專業化、細致化,出版各業務環節的要求也會日益嚴格精密,這就要求建立和形成出版的社會化服務體係,靠出版中介組織來保證出版物生產的優質、高效,為出版單位走向市場提供條件。
出版中介組織按照業務性質,主要可以分為四類:(1)谘詢服務機構,主要從事市場調查、選題預測、出版對策研究、圖書整體策劃等。(2)編輯服務機構,主要從事出版社委托的編輯加工、裝幀設計、排版印製、校對、發行等業務。(3)版權代理機構,主要進行作者代理(為作者聯係最佳出版單位)、出版社代理(代理版權貿易、代理圖書宣傳、發行等)等事項。
(4)圖書直銷機構,如讀者俱樂部等,為出版社與讀者之間尋找溝通的途徑,為讀者服務的同時也使出版單位得到利益。
5.加強信用體係建設,優化市場環境
針對出版業信用體係缺失的缺陷,出版界需要加強信用體係建設。
而加強信用體係建設,需要企業、行業和政府的共同努力。(1)從出版企業內部看,需要建立獨立的信用管理部門。要從根本上解決出版社信用失控的風險,強化內部信用管理,必須依靠獨立的信用控製部門,專業化地承擔信用管理的職能,從而有效地協調出版社的銷售目標和財務目標,同時在內部形成一個科學的風險製約機製,防止任何部門或各層管理人員盲目決策所可能產生的信用風險。針對出版發行部門發行、收款“二合一”的情況,設立獨立的信用控製部門可以克服管理目標互相矛盾、專業知識和管理手段缺乏、客戶信息分散和陳舊等多方麵問題。(2)從行業角度看,需要建立出版行業的信用信息共享機製和信用監督同盟。出版界同行之間通過各種協會組織加強聯係,一方麵可以實現客戶信息共享,便於更準確及時地掌握客戶信息,對客戶作出更綜合全麵的判斷分析;另一方麵可以建立信用監督同盟,對誠實守信的經銷商給予嘉獎,對失信、騙信的出版物經銷商嚴厲懲戒,大幅度提高失信的社會成本與經濟成本,使失信、背信、無信和騙信行為失去活動空間和立足之地。(3)從政府角度看,需推動設立出版征信機構。很多誠信缺失問題都是由信息不對稱導致的。社會征信機構服務的目的在於減少雙方信息不對稱程度。征信服務可以通過查證企業或個人既往的信用狀況,使服務對象充分了解企業或個人的誠信表現,降低市場的風險水平。征信服務的數據源既有來自政府職能部門和企事業部門的,也有來自有關對象主動給予的資料。開展征信服務的機構可以是政府出資設立的,類似歐洲的“信用局”(Credit Bureau),也可以是征信專業公司,如著名征信企業美國鄧白氏公司等。
目前,我國的征信服務體係發展水平還較低,主要體現為服務品種少,產品質量低,遠不能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因此,國務院法製辦公室於2009年10月13日公布了《征信管理條例(征求意見稿)》,以規範並加強我國的征信服務體係建設,在中國信用管理行業市場化程度不高的情況下,政府應該直接設立出版征信機構,或者推動並幫助社會力量設立相關機構,以促進出版行業信用體係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