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奧蒂瓦坎,即印第安語的“眾神聚居之所”,它位於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北郊40公裏處。古城遺址長6.5公裏,寬3.25公裏,麵積21平方公裏,估計曾有居民20萬,相當於同期歐洲羅馬城的規模,是古代西半球乃至全世界最大城市之一。目前除了已經修複的金字塔和神廟外,隻能看到街道輪廓線和莽莽灌木叢掩沒的無數土墩,依稀可以窺見昔日的繁華都城的盛景。
該城中軸南北幹線稱“黃泉大道”或“死亡大街”,寬55米,長2.5公裏。全城主要建築群都布置在大道兩旁。“黃泉大道”是1325年南進的阿茲特克人起的名字。據說當時大軍路經這裏,隻見城市破敗,找不到一座完整的房屋,而大道兩旁卻有連綿不絕的棱錐形高台,疑為墳墓,故稱此名。又一說,當年大批奴隸被送上金字塔祭天,都是從這條大街走向死亡的,後人便稱之為“黃泉大道”。
城內有許多華麗的宮殿、神廟。平民的住宅也很寬大,通常一座房屋有50—60個房間,環繞著一個內院。可惜這些房舍都已蕩然無存,隻剩下房基了。城址已發掘1/10以上,取得了大量文物,其中以彩繪陶器和石雕像最多。一尊大型水神雕像以數塊巨石精心琢磨銜接而成,水神頭戴冠冕,兩耳佩垂飾物,兩眼深沉有神,衣袍上的幾何圖案和裝飾線條相當嚴整。在沒有鐵器的石器時代,能將粗石雕琢得如此傳神、明快、凝煉,實為難得。此外,還有一種三足鼎式的陶罐,釉麵光潔,花紋精細,造型巧妙,完全可以列入古代藝術精品之林。
在“黃泉大道”東南,屹立著1910年前後修複的太陽金字塔,四方錐體,分5層,逐層斜縮,總高64.5米。底邊各長222米和225米,占地5萬平方米,有6.5個足球場那麼大,略小於埃及金字塔。正麵有台階通到塔頂,上麵是平台,曾建有金碧輝煌的神廟,內供黃金裝飾的太陽神像。如今塔頂光禿禿一片,因神廟模樣難以考證,至今未能複建。其它三麵陡峭平滑,難以攀登。塔身還穿插裝飾著用琢磨光亮的素色、彩色或浮雕火山岩石鋪鑲的圖案。塔為實心,以沙土充填,外以巨石封裹,與埃及金字塔的空心陵墓有所不同。
祭祀月亮神的月亮金字塔規模稍小,距太陽金字塔1公裏。塔基長150米、寬120米,占地18萬平方米,也比兩個足球場大,它高43米,也是5層,建築藝術比太陽塔更為精巧。兩塔之間有可容約數萬人的大廣場,由此可見當年祭祀場麵之大。
第三個大建築群在“黃泉大道”兩端。在一個凹式廣場上,三麵環以平台式神廟多座,猶似一個相對獨立的城堡。最大的一座是6層塔,每層飾有羽蛇頭和玉米軸組成的浮雕,前者代表蛇神,後者代表雨神。“羽蛇”是托爾特克人崇拜的圖騰。
根據推測,太陽塔、月亮塔的建造年代為公元一世紀,建築周期至少50年。蛇神廟的建造遲於10世紀,風格與前迥然不同。
埃及金字塔雖然出名,但數量沒法同拉美的金字塔相比,從公元前7世紀到公元15世紀歐洲人來到拉美為止,居住在中美洲墨西哥到尼加拉瓜的印第安人,每個時期都興師動眾,大建金字塔,總數可能超過10萬座。每一個定居點,每一次戰役勝利之後,都要建塔。最高可達70米,四五層至十幾層不等。塔頂設神廟和祭壇,純粹是宗教建築。有的戰勝者喜歡將戰敗者的金字塔包起來,愈包愈大,以至內部包有三塔四塔的。可惜的是,隨著歲月流逝,拉美金字塔同它們所在的城市,不是湮沒於荒原中,就是被入侵的殖民者毀壞,成了當今世界一個難解的謎。
拉美的曆史沒有文字記載,特奧蒂瓦坎也不例外。那麼繁華的都市,那麼大的金字塔,靜悄悄地消失於熱帶叢林之中,沒有一點蛛絲馬跡可尋。考古學家對此不能作出準確的回答,隻能從出土文物的研究中加以推測。
特奧蒂瓦坎大約崛起於公元前2世紀,它與瑪雅、薩波特克並列為中美三大部族,維持了大約1000年曆史。到了公元8世紀,它就神秘地消失了。對於它的消失,學者們議論紛紛,說法各異。有人說是天災、饑荒、瘟疫,也有人認為是北方部落的入侵或是內訌自相殘殺。到底為什麼,始終沒有統一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