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寧夏回族自治區首府銀川市以西約30千米的賀蘭山東麓,有一大片古代帝王的陵園。那是西夏王國八代帝王的安息之地,距今已有700多年到900多年的曆史了。
西夏是黨項族建立的封建政權,在公元1038~1227年的190年中,先後跟北宋、南宋相對峙。根據考古工作者在1927年至1975年對王陵中第八號陵墓發掘所獲得的文物資料,結合有關史書中的記載來看,可以知道西夏王國具有嚴密的政治製度、比較完備的法律和獨樹一幟的西夏文字,是西北地區一個比較強大的封建王朝。
西夏王陵的範圍東西寬約4千米,南北長約10千米。在這個約40平方千米的陵園裏,8座王陵及其附屬的70多座陪葬墓,按時代先後,依山勢由南向北順序排列,形成了一個整齊的墓葬群。每座王陵占地約10萬平方米,都舍棄賀蘭山的石頭不用,一律用夯土築成。原先都有自己的闕門、碑亭、月城、內城、獻殿、內外神牆、角樓等附屬建築。由於年深月久,如今每座陵墓的附屬建築多已毀壞,獨有陵墓的主體仍巍然挺立,向人們顯示著西夏王國的曆史風貌,因而被人們稱為“中國的金字塔群”。
凡是參觀過西夏王陵的遊客,除了充分領略西夏的風格以外,仔細一想,都會覺得有許多問題像謎一樣留存於腦海,難以求得解答。
問題之一是8座西夏王陵為什麼沒有損壞?王陵的附屬建築都已毀壞了,但以夯土築成的王陵主體卻巍然獨存。根據年代推算,最早的一座王陵距今約900年,最晚的一座也超過了700年,如此漫長的歲月,許多磚石結構的建築已經由於風雨的侵蝕而傾毀倒塌了,更何況是夯土建築。有人認為是王陵周圍原有的附屬建築保護了王陵主體,使它免受了風雨的侵襲。可是那些附屬建築有的早已不存,很難說它們起了保護王陵主體的作用。有人認為王陵在賀蘭山東麓,西邊的賀蘭山就是王陵的一道天然屏障,為它們擋住了西北風的侵襲。可是王陵主體和附屬建築同樣都在賀蘭山的屏障之下。為什麼附屬建築都已毀壞而王陵主體卻安然無恙呢?
問題之二是王陵上為什麼不長草?賀蘭山東麓是牧草豐美之地,西夏王陵的周圍也多是牧民放牧牛羊的好地方,可是惟獨陵墓上寸草不生。有人說陵墓是夯土築成的,既堅硬又光滑,所以不會長草。可是石頭比泥土更堅硬,隻要稍有裂縫,落下草籽,就能長出草來,陵墓難道連一點兒縫隙也沒有嗎?有人說當年建造陵墓時,所有的泥土都是熏蒸過的,失去了使野草得以生長的養分,所以長不出草來。可是熏蒸的作用能持久到將近千年嗎?陵墓上難免有隨風刮來帶有草籽的浮土,這些浮土是未經熏蒸的,為什麼也不長草呢?
問題之三是王陵上為什麼不落鳥?西北地區人煙比較稀疏,鳥獸比人煙稠密地區相對要多一些,尤其是繁殖力較強的烏鴉和麻雀,遍地皆是。烏鴉落在牛羊背上,落在樹上和各種建築物上。麻雀更是落在一切可以讓它們歇腳的地方。可是它們惟獨不落在王陵上。有人認為王陵上光禿禿的,沒有什麼可吃的東西,所以不落鳥類。可是有些光禿禿的石頭或枯樹枝上,也沒有什麼可吃的東酉,為什麼常會落下一大群烏鴉和麻雀呢?難道鳥類也知道封建帝王具有權威而不敢隨便冒犯嗎?
問題之四是西夏王陵的布局有些令人不解。王陵按照時間順序或者說帝王的輩份由南向北排列,但是每座王陵的具體位置的安排似乎又在體現著什麼事先設計好了的規劃。如果從高空俯視,好像是組成了一個什麼圖形。有人說那可能是根據八卦圖形定的方位,也有人說那是根據風水安排的。可是最早一個國王的逝世到最後一個國王的逝世,時間相差近200年,怎能按照八卦來定方位呢?事先誰能估計到西夏王國要傳8代王位呢?再說,西夏是黨項人建立的政權,黨項是古羌族的一支,難道他們也崇拜八卦和相信風水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