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喜歡家鄉的散發著奇異香味的沙棗樹,為此,乾隆派專人去新疆把這種樹移植於她居住的宮苑,她居室常常充滿著這種奇異的芳香,因此,人們稱她為“香妃”。
烏拉納喇皇後去世之後,乾隆不再立後,容妃在後宮中的地位逐年提高,位列第三。她於乾隆五十三年(1788)在宮內病故,葬於清東陵“裕妃園寢”。
但是,也有人認為,容妃是容妃,香妃是香妃,二者風馬牛不相及。因為:①容妃雖有沙棗樹之傳說,卻實無香妃之名;她的史籍記載很確切,卻沒有任何異香的記載;②她並非擄掠入京,也沒有賜死的結局;③她生平單調,沒有香妃那種曲折、淒婉的身世;④寶月樓修建於她進京之前,也與她毫不相幹。
那麼,真正的香妃到底是誰呢?則仍然是一個謎。
其一,在新疆喀什噶爾東北郊的伊斯蘭墓群中有一座香妃墓。墓旁還停放著一架“馱轎”,傳說就是當年把香妃屍體運回故鄉安葬的靈轎。人們相信,美麗貞烈的香妃就埋葬在這裏。
據考據,這座墓塋本叫做“伊帕爾汗和卓墓”,葬的是伊帕爾汗家族的死者。人們把它當做香妃墓的原因有:①1892年,史學家蕭雄在《聽園西疆雜述詩》中描寫道:“在喀爾回城五裏許,有一處‘香娘娘廟’,廟形四方,上覆綠瓷瓦,中空而頂圓……”這是最早把“和卓墓”同“香娘娘”聯係在一起的記載;②一位維吾爾族學者把漢文的“香妃”譯成了維吾爾文“伊帕爾汗”,結果,人們就把“香妃”同當地的一座伊帕爾汗墳墓附會到一起了;③容妃本稱“和卓氏”,噶爾守墓的阿訇,當初隻能證明該墓所葬是“容妃”的先祖,後來人雲亦雲,他也指認該墓葬群中較大的一座是“香妃墓”了。
至於那架“靈轎”,很可能是當地維吾爾族官員運送棺槨用後的棄置物。因為,馱轎的等級與香妃的身份並不相稱。
其二,容妃墓在河北遵化縣清東陵西側的“裕妃園寢”中,月台上起建寶頂,寶頂下是安放棺槨的地宮,地宮深14米,與十幾米長的地下走廊相通。有的專家斷言,這就是香妃墓。
由於墓前台階條石被雨水衝塌,地宮通道陷落,1979年10月,有關單位對容妃墓進行了發掘清理。該地宮由兩個券堂組成,均為拱券石結構,在金券的寶床上,停放著一具紅漆棺木,左側棺幫被盜墓者鑿了一個長方形大洞,貴重物件早已被盜竊一空。棺頭正中有幾行金漆手書回文,譯成漢語的意思是:“以真正的名義……”這是伊斯蘭教《可蘭經》的開頭語,也是伊斯蘭教徒的常用語。棺木西側有一具頭骨,近旁有一條長85厘米的花白發辮和青緞襯帽、包頭青紗,還有一些龍袍的殘片和幾件織物,織物上織有“江南織造臣成善”、“蘇州織造臣四德”等字樣,此外,墓中還有殘存的如意、荷包、珍珠、寶石、貓眼石、鑽石等等。
這些實物,為判別死者的身份提供了可靠的資料:棺頭文字說明死者是一位伊斯蘭教教徒;龍袍碎片、貓眼石等物,說明死者是一位妃子;花白發辮及牙齒磨損程度與容妃去世年齡55歲相符;織物上的姓名“四德”、“成善”正好是乾隆53年時期的江南織造官。一切都可以證明,這死者正是容妃。
對於確信容妃即香妃的人們來說,這座容妃墓當然就是香妃墓了。
其三,有趣的是,在北京城南風景宜人的陶然亭的東北角上也有一座大塚,塚前立著一方石碑,下麵刻著“香塚”兩個大字,碑的背麵,刻著一首哀婉淒切的詞。
浩浩愁,茫茫劫;短歌終,明月缺。鬱鬱佳城,中有碧血。碧亦有時盡,血亦有時滅,一縷香魂無斷絕。是耶,非耶?化為蝴蝶。
有人認為,這才是真正的香妃墓,是在乾隆的授意下,安葬在這裏的,為了讓自己好隨時隨地地親自憑吊,以寄托無盡的哀思……
如今留給人猜測、憑吊的就是這樣三座墓塋,至於誰是真正的“香妃”的歸宿之地,卻仍然是一個不解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