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章 香妃墓(1 / 2)

香妃,是回族叛亂首領霍集占的王妃,長得天姿國色,生來身上就透出一股奇香,不需要香草、香湯薰洗。所以那裏的人都稱她“香妃”。清高宗乾隆聽說後,十分傾心。適逢霍集占率眾造反,乾隆派定邊將兆惠出征的時候,叮囑兆惠一定要把“香妃”捉來。不久,叛亂平定,兆惠果然捉得香妃,並派人悄悄地稟報了皇上。乾隆大喜,命令沿途官員,好生護侍,一方麵怕沿途風霜勞累,有損香妃的玉顏,另一方麵則防止她輕生自殺。

香妃被擄掠到清宮,果然名不虛傳,玉容未近,香味先聞,然既非花香,也非粉香,沁人心脾。乾隆自然很是喜歡,而她也一顰一笑,神態自若,好像不知道有亡國之痛的樣子。隻是她一麵對乾隆,就冷若冰霜,同她說話,百問不答,乾隆無可奈何,就派出一些善於辭令的宮女去對她勸解。她突然從袖中拔出一把匕首,慷慨地說:“國破家亡,死意已決,但不願意默默無聞地白白死去,總想找個機會報了仇再死。皇上如果強逼我,那就盡快地實現我的願望。”聽的人都大驚失色。

乾隆雖然很喜歡她,但也不敢隨便靠近她。

時間一長,香妃常常想起故鄉風物,每逢年節,總是淚流滿麵。乾隆為了討好她,先是在大內之西修建了寶月樓,又在她所住樓旁,按照西域的街道房舍模樣,修建了回回營,還在武英殿西,按照土耳其風格修建了浴德堂,專供香妃沐浴。

然而香妃卻仍然沒有回心轉意。

當時,皇太後紐祜祿氏年事已高,知道了這件事,告誡乾隆說:“既然她如此堅決,要不就殺掉她以成全她的誌願,要不就把她放回故裏讓她安享餘年。”乾隆卻不忍割舍,就這樣又過了幾年。

有一天,準備在天壇舉行祭天大典,乾隆事先在齋宮齋戒沐浴,皇太後趁機叫人召來香妃,問她:

“你既然不肯改變態度,到底想得到什麼結果呢?”

“死。”香妃毫不猶豫地說。

“那麼,今天就讓你去死,可以嗎?”

“那就感謝太後的恩典了。我萬裏奔波來到此地,是想尋求一個報仇的機會,既然不能如願,這身軀隻是一個多餘的肉瘤了,不如早日閉眼,去追隨死去的故主為好。”

說罷,眼淚成串地落下。太後也覺得心酸,於是叫人把她引入旁室,把她絞殺了。

乾隆在齋宮聽到消息,匆匆趕回。可是宮門已經落鎖,進不去,隻好站在門外痛哭。等門開之後,香妃早已死了。她麵帶笑容,顏色和生前一樣,一股香氣嫋嫋彌漫,似乎比生前更為馥鬱。乾隆捶胸頓足,竟把眼睛都哭壞了。為了實現香妃的遺願,乾隆下令:用軟轎將香妃遺體抬回新疆喀什安葬。

一些專家查閱了清宮檔案之後,提出了一個有趣的猜想:傳說中的香妃,實際上則是乾隆的寵妃——容妃,她是乾隆40多個嬪妃中惟一的回族女子。

容妃1734年出生於新疆葉爾羌(今新疆莎車)回部,祖上是伊斯蘭教始祖派的首領,屬和卓氏,所以也稱她為和卓氏。她的哥哥因為配合清軍平定霍集占叛亂有功,到京城受封,她也隨同兄長來到京城,在一次犒勞功臣、眷屬宴會上被乾隆看中,選入後宮。

據傳,入宮之前,她曾提出三個條件:一、她在京中住處必須是維吾爾風格建築;二、她的兄長圖爾都也必須進京居住;三、她死後遺體要運回故土喀什。乾隆一一答應了這些要求。

她入宮的時間是1759年,開始被封為“貴人”,1761年被封為“容嬪”,1764年被封為“容妃”,這時,她30歲。

她入宮的那年,福建巡撫吳世功獻給皇宮的18棵荔枝樹,全部成活,還結了200多個荔枝,大家都認為,這是和卓氏帶來的吉祥。

她不隻容貌俏麗,而且善騎射,精詩文,會編織,在宮中備受寵幸,皇帝特許,她可以穿本民族的服裝,專配有回族廚師,一切生活設施,完全按維吾爾族習慣供奉。乾隆巡視江南時,親自點名,要她兄妹陪伴,她隨同乾隆,南巡江浙,東登泰山,北遊盛京,拜謁清太祖的福陵。每逢節日生辰,她所受的賞賜:金銀首飾、絲羅錦緞、古董玩物,總比別的嬪妃要多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