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地球準備(2 / 3)

一道道數千千米長的裂穀和河床肆意分割著血紅色的平原,而血紅色的平原則靜靜地忍受著這種分割。

它為什麼忍受呢?

難道說,也曾經有洶湧澎湃的滔滔江河在這裏流淌?難道說,也曾經有生機勃勃的智慧生命在這裏生存?而現在,它隻是在默默地懷念它那火熱的年輕時代,因而無暇去顧及其他?

但是吸引了那三名宇航員所注意的卻不是這宏偉壯觀的火星景色,而是其他的東西。

剛才唐納森沒有說真話,因為這一探測行動並非真的如他所說的那樣沒有“針對性”。

自從發現一年前中心所發射的無人探測器停止工作“不翼而飛”後,中心電腦便在有關科學家的指示下,迅速安排了代號為“特潛行動”的探測計劃,由泊在地—火之間的“火星之子”太空實驗站發射了兩枚“特潛號”巡遊式小型探測器,前往火星並做環繞飛行,同時傳回所拍攝的圖像資料。

“特潛1號”探測器是有去無回的,而“特潛2號”則被太空實驗站的電腦要求返回,它所攜帶的燃料足以使它掙脫火星那僅有地球三分之一的引力場。

“特潛2號”探測器在火星上空認真勘察,仔細巡視,但在它的軌道下本應出現的眾多無人探測器還是無一露麵,消失得無影無蹤。

而由於這次計劃的倉促設計和實施,使得在有些時候,“特潛2號”探測器正好位於火星背麵,使它無論如何也難以從那裏向回發射信息——因為此時此刻,它恰好既“看”不見“火星之子”太空實驗站,也“看”不見地球本身。

當圖像消失之後,三名宇航員便熱烈地展開了討論,接著便各自去做了一些簡短的個人休息與整理工作。幾分鍾之後,當“特潛2號”所發回的圖像又出現時,他們方又坐回來觀察,各自的手裏還拿著食物擠管和健身器材。

這時其中一名宇航員發現,在傳回的圖像上總有一個濾不掉的陰影。他檢查了所有的儀器儀表,沒有發現任何故障,卻意外地發現顯示“特潛2號”速度的數字有所變化。

三個人麵麵相覷。

“現在隻有報告中心。”其中一名宇航員終於做出了決定。

5、火紅的行星

火星我國古代也叫“熒惑”。太陽係九大行星之一。按距太陽由近及遠的次序為第四顆。與太陽平均距離1.52天文單位,即22794萬公裏。赤道直徑為地球的55%,質量為地球的11%,密度為水的3.9倍。公轉周期687日,自轉周期24小時37分。火星赤道麵與軌道麵成23°59'的角,與黃赤交角相近,所以火星上也有四季,每季約長6個月。它的大氣相當稀薄,隻有地球大氣壓的0.6倍。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表麵溫度在赤道上白晝最高,可達28℃,夜間降至—132℃。白色的極冠主要成分是水冰,也有少量幹冰。極冠大小隨季節變化,夏季有時消逝,冬季增大。表麵有岩石、火山和沙漠區域,還有看起來縱橫交叉的河床,有人想象那裏有過水和濃密的大氣層。但人類在火星上尋找生命的希望看來極其微小。火星有2顆很小的衛星。

火衛火星的衛星。有2顆。火衛一與火星較近,平均距離9400公裏,三軸橢球體,三軸長為13.5、10.8、9.4公裏,繞火星轉動周期7時39分,不到火星自轉周期的1/3,如此快速的運動使它在火星上看來出於西而沒於東;火衛二與火星平均距離23500公裏,三軸橢球體,三軸長為7.5、6.1、5.5公裏,繞火星轉動周期30時18分,比火星自轉周期長6小時,所以火衛二每次在火星地平上的時間達66小時。

火星運河火星表麵的一種假設工程。19世紀有人觀測到火星表麵有幾百條黑暗細紋,有的長達3000公裏,被認為是火星上有智慧的生物開掘的“運河”,以便引用兩極融化的雪水灌溉不毛之地。20世紀70年代行星際探測器在火星附近拍得的照片表明,火星沒有運河,卻有很多縱橫交叉幹涸的河床,成為神秘的“運河”。

火星極冠火星南、北極處的白色斑點。當一個半球上為冬季時,這個半球極冠增大;夏季時則縮小,有時完全消逝。主要成分為水冰,也有少量幹冰。

《辭海》1989年版

其他有關數據和資料:

火星(Mars),取名於羅馬神話的戰神。因其表麵富含紅色的氧化鐵而得名,因為戰爭往往伴隨著鮮血和烈火。其兩顆衛星的名字也分為是“戰栗”和“恐怖”的意思。

火星上有太陽係中最大的火山——奧林匹斯火山。它位於火星北緯18°,其火山口直徑達600千米,差不多是中國浙江省的麵積。山的主峰高達26千米,幾乎是地球之巔珠穆朗瑪峰的3倍。

火星上有太陽係中最深的峽穀——水手穀。它在火星赤道附近連綿延伸5000多千米,最寬處達200千米,最深處深入火星表麵之下6千米,比地球上最深的裂穀還要深數倍。眾多的峭壁斷垣令人驚心動魄。

火星與太陽距離最近206.6百萬千米,最遠249.2百萬千米,平均227.9百萬千米。公轉周期687日,自轉周期24小時37分22.6秒,自轉軸與軌道麵交角23°59',軌道麵的傾角1°51',繞太陽的平均軌道速度24.13千米/秒,赤道半徑3395千米,兩極半徑3364千米,體積1624億立方千米,質量6.42萬億億噸,平均密度3.96克/立方厘米,表麵重力加速度3.76米/秒2,表麵逃逸速度5.0千米/秒,

火星的大氣成分主要為二氧化碳,占整個大氣比例的95%。此外氮氣占3%,氬氣占1—2%,氧氣占1.1%,還有少量一氧化碳、水蒸汽、氫氣和臭氧等成分。

6、失蹤

“但是他們的決策速度慢了。”

隨著屏幕逐漸變黑,唐納森再度開口。

“從後來我們通過‘火星之子’太空實驗站電腦得到的信息來看,沒等這三名宇航員擬好向地球報告的草稿,完全由電腦控製的‘特潛2號’就自動與‘火星之子’太空實驗站對接了。接下來,這三名太空人就與中心失去了聯係,原本準備報告的內容也沒有被報告。換句話說,他們好像從此就徹底失蹤了。”

郭威陷入了沉思。

這時郭威旁邊那名中年學者開口問道:

“您給我們看的全部記錄都是由電腦發回的?包括剛才的圖像?”

唐納森不易察覺地微合了一下眼簾,表示確實是這樣。

“準確的說,是‘火星之子’上的自動記錄器記錄並發回了這一切。”一位宇航學家詳細地解釋了這一點。“自動記錄器類似早期飛機上的黑匣子,能夠記錄飛船或者太空實驗站上發生的一切情況。”

這裏專家眾多,分工極細,因此並非每一個人都是全才,是以宇航學家的解釋令很多人感到滿意,郭威也是如此。

“可您剛才說後來就沒有圖像了。”中年提問者在對宇航學家表示感謝之後,又把頭重新轉向唐納森。

唐納森再次表示不錯。

“‘黑匣子’失靈了?”提問者好像是在開一個玩笑。

唐納森仿佛很吝嗇自己的語言,又用體態語言表示了意見,那意思很顯然是“很顯然”的意思。

“我記得在任何太空裝置重新聯合時——比如說對接,都需要進行例行生物檢測。‘特潛2號’在與‘火星之子’太空實驗站對接之前進行這一工作沒有?”

郭威終於停止思考,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而且問題提得非常尖銳。

“我明白你的意思。”唐納森這次破例開了口。“從‘火星之子’太空實驗站上自動記錄器發回的電腦記錄來看,‘火星之子’的電腦本來的確有這樣的要求,但是,對接還是馬上發生了。根據記錄可以發現,決策來自‘特潛2號’。”

郭威皺起眉頭表示不解。“難道‘火星之子’不是‘特潛2號’的爸爸嗎?”

“這種比喻不夠準確。”唐納森解釋道。“這兩部電腦是平權的,沒有主輔之分。也就是說,當‘特潛2號’的電腦與‘火星之子’的電腦的命令發生衝突時,‘火星之子’的電腦不可能強令‘特潛2號’的電腦改變命令。事實上由於指令程序一般來說都是相同的,因此這種情況從沒有發生過——在此之前。”

“在指令不一的情況下也能完成對接嗎?”郭威暫時沒有理會這種在此之前從沒有發生過的情況為什麼會發生。“就是兄弟之間也該商量才是。”

“反正最後對接是成功了。”唐納森的表情有些無可奈何。“但也隻有在一種情況下才會發生這種情況,那就是——”唐納森的語氣第一次變得有些緊張起來。“‘火星之子’上有人人為地改變了其電腦的指令。”

全場息聲。

7、病毒

“那後來——”大概過了10分鍾的時間,郭威終於打破寧靜,舔了舔嘴唇再次發問。“就沒有任何信息了嗎?”

“‘火星之子’的電腦最後顯示,在‘火星之子’太空實驗站上已沒有任何生命跡象了,隨後,它就不再有任何聲音和圖像信息了。”唐納森陳述自動記錄器發回的資料。“但是我們還從特急警報係統中收到了這樣一組極為奇怪的電訊,它是由三個毫無關係的詞彙組成的,而且根據記錄資料來看,這條電訊被初始發送人下令反複發送。它們是——”

全場再次陷入無聲狀態,所有的人都在等待。

“火星;生命;基因。”

全場繼續保持著無聲的寂靜。

從某種意義來說,在座所有的人都意識到了這三個詞彙並非毫無意義,它們正是剛才郭威與唐納森對話中所擔心的問題的答案。

事實上,郭威與唐納森剛才的對話涉及到了一個重要的問題,那就是宇宙生物形態的問題。

有許多科學家認為,人類最有可能首先接觸到的外星生命,很有可能不是高級生物,而是低等的細菌或病毒。早在20世紀出版的《死城》當中,美國科幻作家邁克爾·克賴頓就曾預言過這一點。後來,這位作家以其《侏羅紀公園》等大製作的科幻影片而名噪一時。

克賴頓在《死城》中列舉了大量有說服力的資料,最後得出這樣的結論:

人類與地球外層空間生物的第一次接觸,是由已知的物種生成概率所決定的。而在地球上,複雜的有機體畢竟隻是少數,而簡單的有機體則不計其數,這是一個不可否認的事實。在地球上,有數百萬種細菌,有數千種昆蟲,卻隻有一定數量的靈長目類,四個猿種,至於人類來說則隻有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