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 家 園(1)(1 / 3)

一切,當然都要歸功於時代。

近幾十年來,江城的變化可是足夠迅速足夠巨大的了。發展,擴張之蔓延無限,既然成全了這整個世界,千年古城自然也毫不例外。順應浩蕩曆史滾滾而來的現代化大都市,也把這偉大時代的魅力播灑到現實所在的每一角落。

就拿這塊原本也並不怎麼起眼的地方來說,以前也就隻是靠近城郊的幾座魚龍混雜的山莊,幾處小有名頭的公館,一溜山崖上挨排著並不多麼起眼的民居房舍,以及山腳下稍大一點的跑馬場,和不遠不近的一汪子莫名其妙的水域罷了。如今那些原本低矮的房舍竟然就拔地而起成為巍峨樓台莊嚴別墅,連帶周邊許許多多處子秀風景區的大麵積開發,也就理所當然地成就了當今遠近聞名的遊覽勝地,儼然就是名副其實的都市中心了。

這也是現在越來越重視人居環境品質建設的美好結果。上上下下都在大力弘揚休閑旅遊文化與房地產事業,都是作為一種立竿見影的經濟標杆來多措並舉齊抓共管,各種各樣的規劃設置,也就真的趕趟兒似的造福於人。

既然已經成為人們趨之若鶩的人間勝景風水寶地,各種以文化為標誌的名頭也就及時地時興起來,能夠多確立一些響亮名目,多做一些場景劃分,甚至隻是做一些文字辭藻上的調整安排,也就仿佛成就了某種精致的品位與享受。這也是現在人們好大喜功的慣常做法。也就像某些機關單位經過責任細化明確分工,就會多出了許多的職責崗位,也就恰恰響應了當下國考的熱潮,很好地解決了部分就業問題,更加推動和製造了這個時代的標榜與風尚。

但是,左家可就是不吃這一套似的。左家自有自己自行其是的嚴格規矩,仿佛就是真的來到了自己大膽做主的地界,不再接受任何人們的指指點點,而統統都是由唯我獨尊的自己說了算。也就是除了那幾處公交站點的設置和命名標示允諾使用了以外,其他的竟然也就一概謝絕了。雖然左家所有的安排也並沒有怎樣的打點。能夠說得出口來的,是那些特有的前後左右的幾個層級劃分,其他也隻是繼續沿用原來的叫法,還沒有做過任何修改。仿佛傳統的依舊還是最標準的正規路數,仍然還耐得住流光的驗證。

如果仔細來說,即便這左家大院,其實也並不是左家自己的命名。作為最近幾年才被越喊越響亮的名目,最早也隻是圈子裏自己人的慣常叫法,漸漸地也就成了一種訴諸大眾的既定稱呼。源於當今社會對於時尚潮流的迷戀與熱情,慢慢地推廣開來,延伸開去,就成為一種奢華而又平常,普通而又特殊的固定稱謂,一種崇仰恭敬與謙卑低順的最好說明,也就是傳說中的風雲際會眾望所歸了。

也有些不靠譜的人們,人多嘴雜地說著一些不鹹不淡無事生非。什麼這也隻是傳承了舊時候那些為了表明尊崇與禮敬,乃至奔走與趨奉,而有的那些大善人,大富翁甚或大恩人之類的冊封寶號一樣,附帶著現代人們所能有的那些褒貶與寓意,給人添一些歡喜,給自己添一些彩頭。卻又像人們都在奢望的隻要提升生活,促進消費,也一定就能為GDP做出一番貢獻那樣,當不得真的。

無論怎樣的用心用意,這也是現代的牛人們頗可誌滿意得的清談權利吧!犯不犯法也還需要有關部門的認真考校一番。隻是如此這般的不可理喻也並不就是掃興亦或埋汰,吠影吠聲的無聊滑稽究竟又與左家有多大的關係呢?無論社會怎樣發展,時代怎樣進步,往往也都還是拖拽著一些悠久曆史揮之不去的影子,甚或還會登峰造極愈演愈烈。而除了一些物質使用和製造方麵的技術更新,今天的人們在這份陳陳相因的現實生活裏,其實也並沒有比我們的古人聰明了多少,開化了多少,也還隻是那份按部就班的鼓點兒慢慢騰騰地敲。

既然時尚慣好如此,這風水輪流轉的左家也著實不必推辭什麼。盡管安享這份天成的豔羨與隨順的尊榮也就是了,誰又能計較什麼?都市生活需要人人追捧的祥和歡樂,左家也不會玩什麼不近人情的淩駕與超越。正如人們都在有模有樣地喊著,富貴並不是用來嚇唬人的,而是一步一步地貼近於人,靠近於人,與人打成一片,氤氳一片,連理不分。和氣善良的左家可是從來都不會霸道的。

這既是一種態度,身份,也是一種修養品位。人眼裏的左雲鬆也的確能夠很好地做到這一點。個人地位的水漲船高,經濟優勢的風生水起而外,像他說的,他也已經有了一把高出人們一大截子的年紀。把這種處事風度優遊於時時刻刻在在處處,或者也還是與生俱來,抑或潛移默化的那份蘊藉深厚的本心使然。正如我們的身上都還流著我們前人的血液,我們的心髒也在跳動他們的脈搏。

如此既然壓根兒都沒有那些所謂權威部門的詳細考證與周密規劃,也就隻能是一些老舊名目的繼續沿襲。山,早先時候據說叫做楊家窪兒山,現在還在叫著。但依據時代的喜好或者風習,也大多簡略了一些。隨著人們的口頭習慣,叫做楊家山,楊柳山,或者就是窪兒山。

最大的山莊,還是叫做白雲故裏。似乎應該有更好聽的名字,現在也還會有人頻頻提起,說是應該叫做仙人近處,鹿回頭,登天台等等,不免就有些附和時下愈發走紅的玄幻故事的節奏。市史誌辦公室撰寫新的地方史誌的時候,也還曾各處征求意見,也為具體景觀工程的漂亮名字,追蹤時下熱點而幾經花樣翻新,甚至也在考慮可以正經考據某些名人驚鴻一瞥一般的短暫逗留而修繕為堂皇故居等等,隻是因為正經主人的並不買賬,也就不了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