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時我傲慢驕橫,覺得做人要真性情,即使傷害別人也不能虛偽,不能為別人改變自己的樣子。現在我不這樣想了,做人當然要真性情,但改變自己的樣子也是必需的,謙卑與溫柔才是心本來的麵目,傲慢是因為心被汙染了。把心滌清而由衷地做到真善美,與堅持真性情並無衝突,且是一致的。畢竟別人也活得不易。
拉瑪那·瑪哈希說:“我們的行為多謙遜一分,善果就多一分,如果心智平靜,一個人便能四處為家。”
LetThingsHappe(n讓事情發生吧)。這是我今年學到的最重要的經驗之一。什麼也別做,尤其麵臨壞的境況時更要如此,你所需要的,就是一顆堅強淡定的心。
人是怎麼成長的?人在痛苦中成長。無論生活給了你什麼,全都平靜地接受它,接受風雪冰雹硫酸雨,晴空霹靂電閃雷鳴,海嘯地震火山爆發……痛苦不是一個結局的點。要對痛苦之後的風景,保持好奇。如何才能夠走出痛苦?接受它。痛苦是如何起作用的?很大程度上,痛苦是由於你對它的抗拒而翻倍的。你越抗拒,它就越沉重。隻要你接受,就會發現,它並沒有你想象中的那麼強大。你必須得接受痛苦,就像接受快樂一樣。其實快樂和痛苦是一樣的,快樂就是尚未成熟的痛苦。
人生最大的命題是如何使自己更堅強。我很遺憾那些選擇自殺的人沒有從痛苦的幽暗深穀走出來。有人說,並不是每個人都能那麼堅強。話是沒錯,但是--堅強者也並非是生來就堅強到這個程度,堅強的品質也是用煎熬的代價換來的。生活複雜,人性恐怖,群狼環伺,也要繼續活下去,因為每個人都是一顆種子,種子的目標就是開花結果,而不是自行毀滅。
花開是自然的力量。花開是一樁奧秘,無法暴力破解,隻能等待。隻有沉默,才是千言萬語。隻有相忘於江湖,才是從此朝朝暮暮。隻有忘卻,才是擁有。隻有再也沒有任何欲望,才可以擁有山河大地、日月星辰。
經常遇到很多老年背包客微笑著說,liveinpeace。我很喜歡傾聽老年背包客的經驗之談,如果我的壽命夠長的話,那麼他們的今天就是我的明天。我的瑜伽老師拉裏說,生活最重要的是平衡。平衡和liveinpeace是類似的。平衡就不會失控,不失控自然就平靜了。
印度有四句“心靈雞湯”,我很喜歡--“無論你遇見誰,他都是對的人。”“無論發生什麼事,那都是唯一會發生的事。”“不管事情開始於哪個時刻,都是對的時刻。”“已經結束的,已經結束了。”
很多次,想著如果事情能夠重來,心裏升起悲傷、惋惜、遺憾之情時,腦海裏就會飄過這四句話,一切都是對的,一切已經結束。任何事情的發生都是對的,如果覺得有錯,隻是因為產生了執著的欲望,這才是錯的。
我學習禪修,並不是為了要達成什麼的。任何想要達成什麼的願望都是不對的。我也沒有太明確的目標,就是膚淺地覺得打坐很好。這是我目前接觸到的唯一可以使自己獲得內心平靜與安詳的方法與技巧。想要得到心的平靜,隻能方向內轉,向自己的內心去求。外在沒有平靜,外在隻會使你更焦慮。內觀禪修,從某個角度上來說,就是了解你自己。怎麼去了解你自己呢?就是看看你的心裏有什麼--我們在這個世界上生活幾十年,一直在了解外界,了解別人,了解物質世界的可見之物,卻從來不去了解自己,不了解這顆最重要的心。
關於書裏寫到的禪修,我想要再說幾句。每個人的禪修反應與經驗都是完全不一樣的。很抱歉,我的禪修經曆可能會有點驚悚,有點極端。這與我個人的性格、經曆有關。記得緬甸有個禪師說,從某個角度上說,這也是想象力的銳利。
我周圍的其他接觸禪修的人,大多數都是很平和的經曆。每個人都說,這是值得的。所以,不要害怕,如果你確實有禪修的機緣,並且有好的導師,就去試試。因為即便是我這樣障礙大的人,也從中受益無窮的。
我隻是禪修初級生,隻能算個愛好者。無論是理論還是實修都極其淺薄無知,而且人又特別地懶惰。我隻是想把在印度所經曆到的事情,如實寫出來。如果對禪修有興趣,請去看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阿薑查那些真正有修為的法師的著作。
常有人說:好羨慕你的灑脫、你的生活方式,你是怎麼做到的呢?我第一次獨自出行的時候,並不知道自己會成為現在這個樣子,會一漂這麼久。生活不是想了後才去做的,而是當你回顧後,才能夠看清自身的軌跡。做了後,才知道。所以真沒有那麼多的心理建設。
單漂旅行是修行,結婚生子也是修行。修的都是溫柔與耐心,修的都是對宇宙恒定規則的臣服,修的都是對他人和萬物生靈的慈悲。如果修的都是愛,那就沒有什麼區別,沒有任何區別,殊途同歸。我經常取笑自己說,長期旅行的背包客,都是精神病比較嚴重的一群人--對於自己心靈需求的照顧與嗬護,遠勝過了一菜一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