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華僑城2(1 / 2)

三、前瞻規劃奠定發展基礎

剛剛的分析我們看到,華僑城對旅遊業的開發,以其獨特的視角和敏銳的思維,逐步建立起了自己旅遊主題公園的的品牌形象。同時,華僑城人對“城”的概念有自己獨特的理解並賦予了它豐富的內涵,在文化設施配套、環境營造、交通基礎設施的建設等方麵遵循著協調性和統一性的原則來進行布局和開發,為旅遊房地產的品牌打造,提供了充分的舞台。

然而,這一切都應該歸功於華僑城人前瞻的規劃思想和高遠戰略發展觀。我們知道華僑城的前身是廣東光明華僑畜牧農場沙河分場,華僑城成立之初是橫跨百餘家企業20多個行業的集團公司,它是如何準確把握發展態勢,保護好城內環境,同時堅定做出收縮產業規模,發展核心產業的決定的,是最值得我們所關注的。我們知道一個景區的開發如果沒有良好的環境作為依托,沒有便利的交通作為保障,景區的繁榮是無從談起的。環境的規劃是景區開發與規劃的靈魂,更是保證景區具有可持續吸引力的關鍵。同時,一個集團的業務如果產業過於分散,結構不合理,就會導致效益下降,難以產生“經濟巨人”。那麼作為華僑城人是如何做好這兩方麵的規劃,從而為旅遊業發展以及相關的地產業的開發奠定堅實的基礎的呢,這還有從華僑城建設之初談起。1985年華僑城成立之初,引進的第一個項目不是辦工廠、酒店,而是以年薪11萬美金聘請新加坡國家規劃大師孟大強參與總體規劃和設計,為城區建設確定了山、水、海的浪漫基調。華僑城建設的第一個戰役不是大興土木工程,而是製定城區的建設規劃;華僑城成立的第一個國有子公司是華僑城園林公司,華僑城開始的第一項建設是種花、種草、種樹——

規劃前瞻性科學合理的規劃是華僑城旅遊與房地產互動發展的前提和基礎。華僑城對4.8平方公裏土地如何開發,華僑城的做法是“先規劃,後建設”。華僑城保留了原有的地形地貌、綠化等自然資源,主要包括山丘坡地、海岸環境、山塘小溪和荔枝樹林等。在城區功能布局上也充分體現了尊重自然,塑造高品位生活環境的規劃理念。如利用城區南部臨海的環境優勢,布置了旅遊及度假功能,經過巧妙和精心建設,形成有海景環境特色的著名文化旅遊區;在自然優美的燕含山、杜鵑山以及原有山塘小溪之間,以生活居住為主要功能,通過設計建成有山景環境特色的居住區;同時,規劃把燕含山、杜鵑山和荔枝林確定為永久性綠地,成為華僑城具有標誌性意義的綠色空間。

此外,他們還聘請世界著名的法國歐博設計公司,設計出具有世界級先進理念的OCT生態廣場、華僑城花園,生態廣場於1999年12月建成並正式對外開放,成為深圳生態社區的一個符號;聘請香港龔書楷建築事務所有限公司為顧問公司,設計了前麵提到的富有個性的何香凝美術館;——這些,給華僑城帶來了先進的科學規劃和規劃觀念,帶來了先進的環境設計和環境理念,帶來了精品製作原則和精品意識,帶來了整體合理的布局、優良超前的設計,帶來了四大優秀的景區、高品味的建築設施和清新優美的環境。富於創意、模式新穎的“旅遊城”概念的形成,與花園城市新加坡模式這一超前的定位是分不開的。對此,現任總經理任克雷總結道:“引進國外現代意識和觀念,這本身就是引進一種非物化的高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