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名片
巴丹吉林沙漠總麵積4.7萬平方千米,是我國第三、世界第四大沙漠。巴丹吉林沙漠的海拔高度多在1200~1700米間,沙山相對高度可達500多米。
這片以寂寞為主題的沙漠位於阿拉善旗的北部,北大山以北,拐子湖以南,若水以東,雅布賴山以西。這裏屬於典型的溫帶大陸性氣候,年均降水量隻有50~60毫米,嚴重幹旱。沙丘植被較少,以耐旱耐寒的沙拐棗、沙棘、梭梭、沙蒿、檉柳為主,基本沒有種植業。有兩大居民點,一個是庫乃頭,一個是巴丹吉林,兩者都是廟宇的名字。
巴丹吉林的沙漠腹地裏最引人矚目的便是那些巍峨的沙山了,相對高度竟可以達到500米,比如被譽為世界最高的巴彥諾爾和吉訶德二山,所以便有“沙漠珠穆朗瑪”的美名。在風如此大的地方聚沙成山,直覺上是困難的,但丹巴吉林沙漠腹地裏的沙山正是這樣形成的。對於這些沙山具體的成因,人們給出了不一的解釋,其中有兩種是勉強可以接受的:一種說法認為,巴丹吉林原先就是一片丘陵,在漫長的歲月裏,這些丘陵的表層被沙化,就形成了沙山,至於裏麵的核心物質,還是以前構成丘陵的岩石。另一種說法認為,巴丹吉林豐富的地下水黏合了北風裏吹聚到這裏的沙粒,從而形成了較為穩固的結構,而這些地下水則是來源於一條至今尚不能弄清其來龍去脈的地下河。也正因為如此,在這些聳立的沙山上,才會有一些植物堅強地存活下來。
絕美推薦
1 鳴沙山:位於寶日陶勒蓋的鳴沙山,高達200多米,金黃沙坡掩映在藍天白雲下,頗顯壯麗與神秘。鳴沙山沙脊如刃,高低錯落,沙子下滑的轟鳴聲能響徹數千米遠,有“世界鳴沙王國”之稱。
2 湖泊:沙漠中的湖泊多達113個,這些湖泊麵積不大,水深也相對較淺,蘆葦叢生其中,枝影綽約,水鳥盡情嬉戲,魚兒遊翔灘底,讓人滿眼清涼,宛如踏入了漠北江南。
3 沙海奇景:夕陽西下時,清脆而悠遠的駝鈴飄過廣袤沙海,一直向東,遊者還可以看到奇形怪狀的風化石林、風蝕蘑菇石、蜂窩石、風蝕石柱、大峽穀等沙海奇景。
如果說巴丹吉林的腹地裏隻有這些墳墓一樣的沙山的話,那麼它就是一無可讚的,它的神奇之處在於它有人們所意想不到的難以理解的水源,這也使得它對於自身的沙漠景觀有所突破。這裏的水源是大範圍的,並且以湖泊和泉水的伴生形態存在。有人數過,分布在沙丘之間的湖泊有113個之多,其中常年有水的有74個,而淡水湖就有12個,當然這些湖泊的麵積都不是很大,方圓不過1.5平方千米大小,水深也相對較淺。然而,正是這些不起眼的小海子,為巴丹吉林養育了眾多的生命,包括人。在巴丹吉林的腹地裏,每一個小湖泊邊上都住著一兩戶人家,同一個村子的人家之間往往要隔上幾個小時的駱駝的騎程。
根據當地老人的回憶,在20多年以前,這裏的沙山上曾經長著相對茂密茁壯的梭梭和沙拐棗之類的植物,隻是在後來,被人們當做柴火連根砍去了。從那以後,再也難有新的草木植株在上麵存活了,沙山便也隻剩下了沙子。
巴丹吉林寺廟裏沒有旺盛的香火,這座寺廟坐落在沙漠深處,周圍隻有3戶人家。如此淡泊的氣氛倒也同藏傳佛教的教義多少吻合,一年裏也有很多香客來到這裏,卻是慕寂寞之名。
或許寂寞也不是什麼壞事,至少在巴丹吉林沙漠腹地裏,也算得是享受的一種了,隻可以意會,難以言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