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又入宮牆
八月初一,月亮傷心的眯起了眼睛,慵懶的睡在幽黑的夜空下,一隻灰毛貓頭鷹睜著炯亮的眼睛,貪婪的掃視整個亭苑,倏地停留在一閃一爍的燭光下那捧書夜讀的老者。
劉泊依舊習慣的捧著那本百看不厭的《權謀》,又是那句:自古君王最薄情,殺父弑兄為虛名!
榮珺夫人驅退了丫鬟,捧著精心準備的參湯,走了進來。“王爺!夜已深了,你也不再年輕,這長久下去可是吃不消的,還是快快吃了這碗參湯吧,切不可過了度,自找苦吃!”“恩!你退下吧。我看完就回。”聽罷,榮珺夫人也不再言語,低著頭走了。這一幕好像天天都在發生一樣,兩個人都沒有多餘的表現,皆是習以為常的反應。
八月初二,月亮像是略有清醒,緊閉的眼睛有了一些惺忪,那頭灰毛貓頭鷹昨夜好像是吃飽了,依然睜著眼睛,但是不再炯亮,也不再貪婪。還是那閃爍燭火下的捧書老人,還是一樣的參湯。
今天榮珺夫人好像有話要說,輕輕地拍了劉泊的手,“王爺,有事!”,劉泊放下手中的《權謀》,“嗯?你說吧!”劉泊漫不經心的回了句,好像除了手中的書,火爐前的鑿鑄,再也沒有他留意的事情了。
“王爺,今天已是初二,再過十餘日就是中秋,這些年回宮的次數,實在是少,我看不如就在這中秋佳節,回宮探望一下,數年不見,可是真的想念,也不知王爺是何打算。”“哦!回宮。”劉泊捏了捏桌角,“既然你要回,那就回吧!”
八月十四,明天就是中秋佳節了,帝都的人都很是興奮,不僅是因為要吃上甜美的月餅,還有那久別的親人,那遠方的兄弟,明天,你就會看見陌生又熟悉的身影,你會看見某家多了一位,或是某家少了一位,幾個人圍在一起,述述家常,聊聊悲苦,每一家都有那一籮筐的煩心事,每一家都有那一麻袋的苦情賬。
紅牆青瓦,金碧輝煌,好不氣派!這裏就是皇宮,作為皇家的門麵,可能不氣派?
“王爺,陛下讓您先在此稍候,帶陛下解決朝務就會來此,與您相見。”尖細的嗓音,有著一種黏膩之態,不見一絲陽剛,這就是這位皇帝陛下麵前的紅人張紅,張公公。“哦!若無事你就退下吧!”作為當今皇帝陛下身邊的紅人,這張紅與哪個說話不是頤指氣使,好不威風,哪個對這紅人不是畢恭畢敬,就算是大將軍,那也得柔聲慢氣,可是今日這位失勢的安寧王卻沒有給這紅人一絲情麵,從來到宮裏,劉泊就沒有給這位張公公一點臉色,在他看來,這一位宦官,小小的太監,既無實權有無地位,也就是多一些富貴,但是還比正常人少了一些東西,這就使得劉泊一直看不上這太監。
張紅見劉泊態度冷淡,並沒有表露出什麼,隻是在臨走出屋子是暗暗數落咒罵劉泊這失勢的可憐王爺。劉泊望著這富麗堂皇的大殿,心中不勝種種辛酸,自己也曾在這大殿中遊耍,那時自己好小,好小!還是小時候好!還是小時候好啊!
劉鴻散朝後就來見劉泊,幾十年不見,兩人都是有些感觸,時勢弄人,兩人的交談很濃情,像是久離的兄弟一般,掏心敘舊。沒有錯,這劉泊與劉鴻就是兄弟,但是此刻的相聚歡喜僅僅隻是像是兄弟,雖然他們真的是兄弟。兩個人都發覺了那一種不同,那是一道裂縫,正隨著風撕裂!
八月十五,又是一年中秋節,又是一輪團圓月。這中秋的到來,可是使得足不出戶的百姓,蜂擁而出,奔向廟會,這年頭,誰不想求著佛爺保佑,求一個福祿壽。
夜晚是人們在中秋節最盼望的,那圓月皎潔,寄托多少遊子的愁情思意。夜晚的來到並沒有使的京都變得黑暗,家家戶戶掛起了燃燈,就連這皇家都不能免俗,也掛起了丈餘的金黃燃燈。在這深宮中也有了節日的歡喜,大殿中早已設起了宴席,劉泊看著眼前的桂花酒,又望了望那紅綢包裹的月餅,不由得想起了,少時中秋的歡暢,想那時幾個年少頑劣小鬼,提著小小的燃燈,看著那窮苦人家,參拜太陰君,幾個小小的戲耍鬼也像模像樣的學起拜兔兒爺了,幾個淘氣包,玩完也不閑著,看著那相思糾纏的大姑娘,到中意人家偷菜偷蔥,有句俗語“偷著蔥,嫁好郎;偷著菜,嫁好婿”,也是不禁笑了出來,驚跑了羞澀的姑娘!任由著劉泊思緒飛轉,這席宴可是開始了。
陣陣歌舞,道道魅影,宴席中的君臣幾人,都已經醉眼朦朧,最後在太監的帶領下,歸榻歇息。
不同於其他人,劉泊可是很清醒,他的心在宴席上已經回到幾十年前,那童真,歡趣的年華,哪還有心思飲酒。
沒有別人服侍在旁,劉泊難得的輕鬆,獨自一人在這皇宮穿行。來往的宮女宦官也是沒有認出,在這中秋之夜,就連侍衛也心不在焉,時刻想念家中,翹首企盼的妻兒。這沒有人看管。劉泊也就越走越深,越走越偏,終於,在一處黑漆漆的灰色小殿前停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