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章 家庭美育卷(2 / 3)

家庭中的藝術教育——玩具

魯迅先生曾說過:“玩具是兒童的天使。”

色彩鮮明、造型有趣、結構靈巧、動作誇張,或發聲美妙、亮光閃閃的玩具,對兒童都具有莫大的吸引力,是孩子親密的夥伴。玩具形象真實,近似實物,兒童容易感知,便於理解,是兒童的“人生第一教科書”。孩子搬弄玩具,不僅可以發展他們的想像力和思維能力,增強求知欲和好奇心,還可使孩子獲得生活與科技知識,美的感受和初步的審美能力,培養審美情趣。因此,玩具是家庭進行美育的一種重要工具。

家長為幼兒購置玩具時,就應進行一番思考和選擇,不要單純為了哄孩子,隨意購置。

選購玩具時,要依據幼兒的年齡、個性、興趣、性別等,還要考慮季節,並要跟上時代的步伐。選購那些形象生動可愛、造型優美有趣、色彩美觀大方,題材玩法健康,結構堅固、安全、耐耍的玩具。

下麵具體介紹3歲前孩子玩的玩具:

(1)新生兒期(1~12個月)——選購以幫助適應環境,使其感到安定、舒適、有利於生理健康成長的玩具。如軟塑料的各式動物、瓜果、彩色氣球,可搖響的小鈴、小鼓等。這些玩具能刺激各種感官(眼、耳、手等),又便於抓握,有彈性且不易被咬破,便於洗滌消毒。

(2)幼兒期(1~3歲)——這個年齡時期宜選購具有樂聲、形象簡單且能轉動的玩具,如開動的小火車、奔跑的小馬,這對發展小兒視覺聽覺有益處。此外,各種搪塑動物玩具和鬆緊串掛鈴也為適齡的玩具。

3歲以後的孩子,是處於兒童心理發展的學齡前期,這時應注意通過玩具以發展孩子的想像力、思維力和創造力,在玩具的世界中啟迪智慧。這些玩具有:形象玩具(娃娃、交通工具、炊具、茶具等)、建築玩具(積木、塑料插片等)、智力玩具(拚圖、七巧板、嬰兒畫冊等)、木偶玩具、音樂玩具、科技玩具、體育運動玩具等。

幫助孩子鍛煉身體

在現實生活中,不少父母存在著重智輕體、重營養輕運動的思想,怕孩子吃苦受累,不願意孩子參加各種勞動和體育鍛煉。其實對孩子來說,進行體育鍛煉將會使他們受益匪淺,不僅可以提高身體素質,而且有利於培養良好的意誌品質。因此專家建議所有幼兒園的孩子和學校的學生每天都進行適量的身體鍛煉。由於孩子生理和心理上的不成熟,不能期望他們一開始就能獨立自願的鍛煉身體,因而父母的幫助和誘導至關重要。也就是說,父母應該擔負起引導和幫助孩子進行體育鍛煉的任務。

1.把體育鍛煉遊戲化

有的家長可能以為這一點很難做到。其實隻要動動腦筋就會有辦法。比如走,走是最基本的運動,在訓練孩子走時,除了糾正他們不正確的姿勢外,可以與孩子一起玩走路的遊戲,如媽媽前麵走,孩子後麵跟,或媽媽和孩子一起手拉手快步走,或讓孩子拉著玩具車走等,使孩子覺得充滿樂趣。對2歲以上的小孩子來說,伸展運動是比較適合的,可以增加肌肉和關節的韌性及靈活性,而且這種運動對男女老少都合適,可以全家一起來鍛煉,這樣家長的熱情也會感染孩子,使他們樂此不疲。

2.遵守循序漸進的原則

不論大人或小孩,進行體育鍛煉一定要循序漸進,這對孩子尤為重要。運動時間、運動量、運動強度要掌握好。比如學習跳躍,應按照由雙腳到單腳、由近及遠,由低到高因人而異,循序進行,做到形式多樣,活潑有趣,切勿操之過急。因為,如果運動量掌握不好對孩子的身體非但有益而且有害甚至可能出現意外。

3.體育鍛煉應堅持不懈

孩子的發展需要運動。堅持體育鍛煉能促進孩子的身體健康,減少疾病,增強體質,形成健美的體態;還能夠調節孩子的情緒,發展智力並促進其思維能力的發展,使他們茁壯成長。父母應積極引導並幫助自己的孩子參加體育鍛煉,促進他們各項動作的發展及能力提高。在嬰幼兒期,孩子的爬、走、跑等這些基本動作不僅是人類生活的需要而且是進行體育鍛煉的基礎。因此在嬰幼兒期,父母應著重引導孩子進行各種基本活動的鍛煉。2歲以後可適當增加戶外活動時間,通過遊戲活動加強體育鍛煉;稍大後騎童車、跳繩、打球等活動,並適當增加運動難度及時間。上學以後體育鍛煉對孩子的學習有較大幫助。國外研究調查表明,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孩子學習成績普遍較好,他們極少由於健康和精神問題影響學習。

在這裏,我們要提醒年輕父母不要認為體育鍛煉與孩子的成長關係不大而抱懷疑或忽冷忽熱的態度,而應該從孩子小時候開始就堅持引導和幫助他鍛煉身體,以促進孩子的全麵發展。我們相信,隻要方法得當,堅持不懈,您的孩子一定會健康快樂的成長。

二、嬰幼兒的服裝設計與裁剪

改革開放政策給人民生活帶來了明顯變化,人們在衣食住行方麵比過去更講究了。許多年輕的父母不僅自己穿戴得時髦摩登,還把相當多的精力花在為孩子添置新衣服上。而什麼樣的服裝更適合嬰幼兒的發育和身心健康呢?

嬰幼兒服裝特點與要求

嬰幼兒服裝絕不是成人服裝的縮影,而是和成人服裝相比差別很大,有其自己的特點。嬰幼兒服裝不但要有利於孩子在德、智、體、美方麵的全麵發展,充分反映出孩子活潑健康、天真的氣質,還需根據不同年齡階段嬰幼兒的生理、心理、性格和體型方麵的特點,作精心的構思,使設計製作出來的童裝,穿在孩子身上寬緊適中,感覺舒適,穿脫方便。為了增加童裝的美感和易損部位的牢度,還可在服裝上飾以各類刺繡和貼布繡。

在嬰幼兒服裝的設計和製作中,除考慮要突出時代精神,適合孩子的特點外,還要強調經濟、實用的原則。現在大都是獨生子女家庭,在給孩子縫製新衣服時,衣料不宜過分講究。有很多兒童服裝,往往不是穿破穿舊,而是孩子很快長大了,穿不得的衣服便擱置起來,這的確是很可惜的。最劃算的考慮是,在購置或縫製新衣服時,就想到日後的“接長”與“放寬”問題,盡量做到物盡其用。同時,也在孩子幼小的心靈上留下了儉樸的印痕與影響,好的傳統美德不能丟。

嬰幼兒發育與服裝色彩的關係

針對嬰幼兒不同發育時期的特點和心理變化,家長在為嬰幼兒選製服裝時,也要考慮到相應的特點變化。

1.新生兒時期(出生到滿月)

新生兒有近1/4的時間是在繈褓裏度過的。這時期的服裝造型應簡單,不用紐扣。衣料可選用柔軟的小花棉布,顏色要淺淡,點綴要小,使人看了感到幼稚可愛。

2.乳兒期(1~12個月)

嬰兒開始出現坐、爬、站、走的發育趨勢,此時服裝色彩不宜刺眼,顏色要嬌嫩柔和。因為嬰兒拿到的東西都愛往嘴裏放,故衣料應軟且要求不易褪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