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庭——美育的園地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孩子從幾個月起就喜歡色澤鮮豔的東西,愛聽優美的音樂旋律,愛看漂亮的畫麵。1~2歲後就知道穿新衣服好看,願意別人誇他美。但是這種初始的審美能力還是膚淺的、很不成熟的,需要家長不斷地進行有益的引導與培養。
須強調的是,美的教育主要不是靠說教,而是靠無形的感染力。“潤物細無聲”,讓孩子美的思想情感、美的情趣,在家庭日常生活中不知不覺地得到潛移默化的美的陶冶。
育兒莫忘美育——胎兒能聽音樂嗎?
首先,可以肯定地說,胎兒能夠聽音樂。根據對胎兒聽覺產生期所做的確切研究表明,6~7個月的胎兒可聽到母體外音樂。這對胎兒的身體發育和將來性格、智力、情感的發展是大有裨益的。
那麼,怎樣用音樂來對胎兒進行“施教”呢?簡單地說,就是請母子同聽音樂。首先,您要為您的寶寶選擇輕鬆、舒緩,抒情的音樂磁帶。其次,您要在十分安靜的環境下,心情愉快,專心致誌地聽,最好是能溶入音樂境界中去遐想。……一首曲子要反複聽,多次聽,使動聽的樂曲旋律在媽媽和胎兒頭腦中留下深深的印痕,起到胎教的作用。
如果媽媽聽音樂心不在焉,心猿意馬,隻希望胎兒認真地聽,這是很可笑的徒勞行為。即使您天天開著錄音機也是無用的。
由此說明,所謂胎教,並非單純指胎兒直接由母親那兒接受教育,而主要是指母親的心理狀態對胎兒發育的影響。
早在我國古代就有關於胎教的記載。如《列女傳》說:“婦人妊子,目不視邪色,耳不聽淫聲,夜則贅誦詩道正事,如此則生子形容端正,才過人矣。”《女科集略》中雲:“受妊之後,宜令鎮靜……須內遠七情,外薄五味……”
環境舒適,心情愉快,營養充分,生活安定和良好的衛生習慣,不但有利於胎兒全身各器官的發育,且對生後嬰兒的體格和智力發育起到促進作用。
家庭日常生活中的美育
俄國著名作家契柯夫曾說過:“人的一切——麵容、衣裳、靈魂、思想,都應當是美的。”在家庭的日常生活中,家長應和孩子一起在衣、食、住、行乃至心靈上都要表現出美感,讓孩子生活在優美的環境中。家庭的高尚格調、和諧氣氛,家庭環境的整潔優美,家庭成員間的互敬互愛、相互尊重,家庭生活的井然有序,無疑會對孩子具有美育作用。具體的說,窗明幾淨、清潔整齊的房間給人一種和諧、美觀、舒適、親切的感覺。兒童服裝以舒適合體、美觀大方、式樣簡單、易於穿脫為選擇原則。服裝設計要有利於促進孩子的身體發育和動作發展,有助於培養孩子的美感和審美能力。平時要注意使孩子養成愛清潔、有節律的良好生活習慣。要孩子自己動手,參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
在行為舉止方麵,要教育子女使用文明語言。學會使用文雅、恰當的詞彙,語調和諧,聲音高低適度,不亂插嘴。一旦發現孩子說話嬌聲怪氣、用詞汙穢、語病連篇、詞不達意時,應隨時幫助孩子矯正。為提高兒童語言質量,可讓孩子接觸些具有藝術價值的詩歌、散文等文學作品,父母可講給孩子聽,也可教孩子朗誦。父母平時最好擠出一些時間,和孩子一起參加有意義的文化活動,如遊園、參觀展覽等,讓孩子在豐富多彩的文化生活中受熏陶。這種貫穿在日常生活中的美育活動,往往可達到課堂上難以收到的良好效果。
如何培養孩子的行為美——談禮儀教育
我國是禮儀之邦,曆來重視禮貌教育。禮儀不是一種簡單的模式,不是虛偽的應酬,它是一個人自身教養的體現,是一個社會文明水平的標誌,是一個民族優秀文化的組成部分。做父母的都願意別人誇自己的孩子“有教養”,其實這教養是從日常生活中的一點一滴積累起來的,在父母言傳身教的影響下逐漸形成的。有禮貌的合乎社會規範的行為,體現了在待人接物過程中對人的尊重與愛護,這種行為美,是心靈美的外部表現。隻要從啟蒙教育開始灌輸文明禮貌的內容,通過各種機會引導孩子去認真識別和學習正確行為,便能達到行為美的要求。父母在對孩子進行禮儀教育時要注意做到以下幾點:
1.熱情待人
遇到熟人、老師、同學時熱情打招呼,對長輩、老師還應彎腰鞠躬以示尊敬;家中來客人時應熱情接待,請坐倒茶,禮貌稱呼來人,大人說話時不要打擾和插話,大人問話時要認真聽清,有禮貌地回答。
2.做有禮貌的客人
到別人家時先敲門,主動稱呼長輩,行見麵禮,不能亂翻動主人的東西,更不能在主人家吵鬧,對主人送的東西應得到父母的同意才能收下,並向主人致謝。
3.平時注意舉止文明
如打電話時先問“您好”;吃飯時不發出聲音;不搶菜、不挑食;走路時不橫衝直撞;遵守公共場所的秩序,不打鬧、不喧嘩;講究公共衛生,不亂扔果皮紙屑、不隨地吐痰;愛護公共財物,不摘花、不損壞草地;請求別人幫助時應用商量的口吻,在得到別人幫助時要致謝;打擾了別人要道歉。
4.教育孩子遵守社會公德
從小養成尊重別人,尊重別人勞動成果的習慣,學會使用“您好”“謝謝”“對不起”“請”“再見”等禮貌性語言,特別要注意遵守秩序,互相謙讓,愛護比自己小的兒童等。
心靈美是行為美的一麵鏡子,在培養孩子心靈美的同時,必須注意孩子的行為美,使二者和諧地結合統一發展,才能成為一個情操高尚,講究文明禮貌的一代新人。古人雲:“己正而後能正人。”父母要給孩子作出有禮貌、講文明的榜樣。這種身教重於言教的影響,潛移默化的熏陶對孩子的成長具有積極的重要作用。同時,父母還要對孩子的行為提出明確應遵守的規矩與要求,講清道理,使孩子心目中逐漸形成涇渭分明的是非標準。
訓練孩子健美的體態
一個線條流暢、內涵飽滿、曲直相間、比例協調的勻稱形體,可以體現人類高度的運動、勞動及自由發展的能力。這種表現人類特征的健康的形體,就是美的形體。從古代人到現代人,無不對健美的形體表示了讚賞和向往。培養孩子健美的體態,正像培育樹苗一樣,要從幼兒時開始給予關注。首先,合理而豐富的營養是健美發育的物質基礎。其次,日常生活中,各種姿勢,如坐姿、立姿、走姿、跑姿、蹲姿等,都要從年幼抓起,注意動作姿勢的正確性,使身體各部位處於最合理的位置,並配合形體鍛煉,做到持之以恒。美和人體、美和健康、美和體育的聯係是非常緊密的。要教育孩子從小積極參加體育鍛煉,這不但可促進正常發育和健康,增強體質,有健身作用;還可調劑感情,鍛煉意誌和獲得積極性休息,有“健心”作用。體育鍛煉還能夠培養正確的姿勢和勻稱的體態,改善膚色,有健美作用。
嬰兒時期,可由成人為嬰兒做被動操,逐漸長大時可做主動操,直到做徒手操或器械操。此外,拍球、跑步、遊泳、舞蹈等都可鼓勵孩子去選擇地進行活動,並注意安全防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