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一輩子,修身齊家,有為有不為(1 / 3)

做人不一定要厚道,但得地道

招兵的班長去許三多家裏家訪:

班長:許三多,中國人民解放軍這七字讓你有什麼想法?

許三多:想法?想法就是The Chines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班長:……

許三多失眠:

許三多:班長,我睡不著。

史今:睡不著就數羊。

許三多:我不數羊,數坦克車行嗎?

史今:行!

許三多:一輛坦克車,兩輛坦克車,三輛坦克車……

《士兵突擊》中許三多的形象是非常典型的厚道小子,他因為厚道而屢屢獲得好運。可是你要是太厚道,結果如何?恐怕沒有多少人有許三多那麼幸運。

有一段時間,“做人要厚道”響徹大街小巷,成為流行觀念。然而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口號喊得很響亮,真正行動的人卻很少。今天人們說某人“老實”,甚至帶有“可憐”的感情色彩。

做人不必厚道,厚道等於過於老實,而過於老實的人經常會成為被人欺負的對象。太老實的人不懂得人情世故,太老實的人隻知道按部就班地生活。沒有創新、沒有突破,從來不去想要主動幹什麼,隻知道按照別人的吩咐去做事情,甚至不知道自己能幹什麼,不能幹什麼。

而地道則與厚道不同,甚至有種無法掩飾的理直氣壯,相似於素麵朝天的時候,因為天生麗質而產生的驕傲。地道的人不去故意討好別人,為人有一定的原則。他們不會任人宰割,也不會將他人踩在腳下。地道的人做事情直接而幹脆,一言九鼎,決不虛偽矯情,也不因正直受製於人,他們活得很有尊嚴,也因此讓人敬畏。

與眾同醉,勝於一人獨醒

猶太古老經典的《塔木德》中,記錄過這樣一段話:

一個人不要在睡覺的人們中間醒著,或者在醒著的人們中間睡覺;不要在歡笑的人們中間哭泣,或者在哭泣的人們中間歡笑;不要在其他人站著的時候坐著,或者在其他人坐著的時候站著;不要在其他人念《聖經》的時候讀猶太法典,或者在其他人讀猶太法典的時候念《聖經》。總之,一個人絕不能從周圍人的習慣中遊離出來。

現代人提倡個性,不一樣才是真正的自己。但是如果處處表現得和別人不一樣,當然不可能和別人打成一片。比如說一個城市裏18歲的時髦女孩,到一個小鎮上高中,她每天打扮得非常鮮豔,試圖表現自己的與眾不同。在同學們的印象中,她就是一副格格不入的樣子:別人穿校服,她穿裙裝,別人都是素麵朝天,可她總是還化化淡妝。她在那裏過得很苦悶,後來她回到了以前的城市學校,這下可算是皆大歡喜。

穿和對方同等質量的衣服,表現出與對方類似的舉止,就會讓對方覺得你和他的思想與地位是相似的,對方就會對你產生好感。這是一條鐵律。

如果把“入鄉隨俗”放到現在的交際場上,也屢試不爽。與眾同醉,勝於一人獨醒,政客如是說。一人獨醒,將會被視為瘋子。如果隨波逐流,則被視為同黨。

高明的智慧有時候是無知,或者故意裝作全然不知。隻有裝作和別人的思想一樣,才能一拍即合。

如果不懂得與他人站在一樣的立場,那麼你並不是住在山外的高士,也不是特立獨行的智者,而是像一個初來地球,聽不懂地球語言的外星人。

好東西寧可歸屬他人,也不必藏於己

幾十年前,在一個平凡的韓國家庭裏,父母有三個兒子。

有一天,親戚送給他們家兩筐桃子,一筐是剛剛成熟的,可以儲存一段時間;另一筐是已經完全熟透可能馬上就會變質的,如果三天內吃不掉就會腐爛。父親把三個孩子叫過來,問他們選擇怎樣的吃法,才能不浪費一個桃子?

大兒子不假思索地說道:“當然是先吃熟透了的,這些是放不過三天的。”

二兒子想了想,隨後說:“應該吃剛好熟了的那一筐,揀好的吃唄!”

父親對他們兩個的回答並不滿意。接著,父親把目光轉向了小兒子:

“你有什麼好辦法嗎?”

小家夥思索了一下,說道:“我覺得我們最好把這些桃子混在一起,然後分一些給鄰居們,讓他們幫著我們吃,這樣就不會浪費一個桃子了。”

父親聽了,滿意地點點頭,笑著說:“不錯,這的確是個很好的辦法,那就按你的想法去做吧。”

於是這家人就按照小兒子所說的,把桃子分給了鄰居。這樣他們不僅沒有浪費掉一個桃子,也使得他們和鄰居的關係更加親密和諧。54年後,那個選擇把桃子分給鄰居的孩子以絕對優勢當選為聯合國秘書長,他就是潘基文。

分享的感覺是很獨特的,不是親身經曆,你就無法體會其中的愉悅和滿足。因為在選擇給予的同時,我們已經收獲了心靈上的慰藉和溫暖。懂得分享和給予的人,才能真正收獲幸福和快樂。分享來自我們生命的核心,它是愛的流動。它總是帶著愛的品質,愛所及之處總能帶來蛻變。分享豐盛了自己,同時也滋潤了別人。

電影《Into The Wild》中,年少不羈的青年拋棄家人,燒毀學曆與美元,獨自去拉斯維加斯過“瓦爾登湖”式的生活。但當他經曆了許多危險之後才發現,自己渴望享受的孤獨,正在吞噬著自己的生命。故事沒有向期待的方向發展,他死了,死在一輛巴士車中,並留下一句:快樂需要分享。

過於善良也會壞事

有位男士竟然因為老婆對自己太善良而離婚?!聽起來,頗感費解,這年頭,難道善良也有錯?用男士的話說:“你對我們太好了,我們都覺得受不了。”原來,他老婆非常喜歡關心照顧別人,甚至到了狂熱的地步。每天除了正常的工作外,所有的家務,包括買菜、做飯、洗衣服、擦地板等,都由她一個人包辦。別人決不能插手,弄得丈夫、公公、婆婆覺得像住在別人家裏一樣。所有的好事幾乎都被她做盡了,久而久之,全家人對她忍無可忍,終於提出要讓她離開這個家庭。因為他們感到心理不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