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隻看到了駱駝。’主人高興地說:‘答對了。’
“我的主人試圖在告訴兒子們,隻有專注你的目標,才能不虛此行。正如鴿子,它專注於飛翔,忘記了翅膀,所以才會飛得更高。”
懶貓非常讚同地點了點頭,說:“說得很對,比如,我想當隻會數數的貓,可是主人一直認為我是隻會唱歌的貓,他們訓練我唱歌。於是我數數的時候,總會惦記我可能更能成為一個音樂天才貓,耳邊總是回響著主人的話,以至於至今我既不會數數,也唱不好歌。做事之初眼中隻能看到一個目標,就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積聚最大的力量,朝一個明確的方向前進。不能專注一件事,對於生命而言,那隻不過是在原地轉圈。”
老鼠嘲笑貓的時候,身邊必然有個洞
“‘……我隻願麵朝大海,春暖花開!’老弟,我朗誦完了,多美的詩,多好的天氣!”斑點狗頗為得意地在懶貓麵前炫耀剛剛從主人那裏學來的詩句。它見懶貓沒反應,來了句:“哥們兒,咋的啦,被老鼠煮了!”懶貓有氣無力地回答:“還有誰,當然是那隻老鼠。我敢肯定,它的伎倆是跟著《貓和老鼠》中的那隻老鼠學的,每當它大膽嘲笑我抓不住它的時候,身邊必然有一個洞!並且比它更高明的地方是不斷變換洞,我堵這個洞時,它早就跑到別的洞裏了,頗有點‘狡兔三窟’的味道。”
斑點狗:“要想超越一種動物,必然要學到它的高明之處。而這隻老鼠的高明之處便在於它總是給自己留有回旋的餘地,如此才做得到遊刃有餘。我曾經看過一部叫做《大染坊》的電視劇,劇中主角陳六子一字不識,卻懂得‘狡兔三窟’、‘未雨綢繆’的道理。
“日本人滕井以極低的價格批出去布匹。一時之間,布匹市場大亂,陳六子工廠退貨者眾多。滕井認為這是逼迫陳六子與其合作,一起加入大東亞共榮建設的絕好機會。結果陳六子堅決不與他合作。談判失敗後,滕井正想聯合其他廠家開始傾銷。這時陳六子把一摞文件扔給了滕井。滕井看後大驚失色。原來日本人在東三省實行價格統一製度,陳六子早已買下了一千件滕井的低價布,如果與滕井的談判失敗,就令他手下的人把布賣給東三省的‘走私販子’,那樣,滕井將背上參與走私的罪名,可能性命難保。滕井見此情景,隻好認輸。
“陳六子做事,知道長遠打算,未雨綢繆,以備不時之需,可謂高明!”
懶貓聽得入了神,它想:為人處世,不也是這個道理嗎?一定要為自己和他人留下回旋的餘地,話不可說滿、事不可做絕。凡事留有餘地,乃情商高者之道!
老虎成了瀕危動物,是因為變化太少
斑點狗:“懶貓,據說很久以前,你們和老虎是一個祖宗,怪不得你們看起來像同父異母兄弟,隻不過性格、體格迥異罷了。人類想畫老虎時,往往比著貓畫虎,可是你太軟弱,你的老兄可強悍了。”
懶貓:“我可不喜歡這種說法。老虎沒有我們貓聰明,老虎甚至都快滅絕了。”
斑點狗:“何以見得?”
懶貓:“用進化論的觀點來看,世間萬物皆在邊競爭,邊適應環境,邊進化。比如說人,他們一代比一代成長的基礎要好,所以今天的人與一千多年前的人相比,整體上比較有智慧。咱們動物也在進化,不過進化的速度相對來說不快,老虎等動物的進化速度則更慢,它們與一千年前的老虎相比,變化太少了。所以老虎成了瀕危動物。”
斑點狗:“世界上能夠存留下來的並不是最強壯的物種,也不是最有智慧的,而是那些最能適應變化的物種。”
懶貓:“正是這個道理。人就是很能適應變化的動物。我聽說很久以前,在人類還沒有發明鞋子前,他們都赤著腳走路,就像咱們一樣,其實並不舒服。在某個遙遠的國度,有位大臣為了取悅國王,把國王所有的房間都鋪上了牛皮,國王踩在牛皮地毯上,感覺雙腳舒服極了。為了讓自己無論走到哪裏都感到舒服,國王下令,把全國各地的路都鋪上牛皮。眾大臣可犯愁了,他們想,即便殺盡國內所有的牛,也湊不到足夠的牛皮來鋪路,而且由此花費的金錢、動用的人力更不知有多少。正在大臣們一籌莫展之際,一個聰明的大臣建議:大王可以試著用牛皮將腳包起來,再拴上一條繩子捆緊,大王的腳肯定很舒服。國王采納了建議,於是,鞋子就這樣發明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