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 平常心,一等生活,優哉遊哉也(3 / 3)

書癡們從書中豐富了自己,升華了自己,突破了自己,完善了自己。他們對人世、人生、人性或人間,都能有一種一覽眾山小的高度,有一種“人生不滿百,常懷千歲憂”的覺悟。

為什麼有那麼多人放著太陽不去曬,遊戲不去玩,美味不去吃,一定要啃書呢?這就得說說讀書的好處了。

有一個愛讀書的人寫了一本薄薄的冊子,名字就叫做《讀書這麼好的事》,開篇便說:“如果一個人想用很小的空間,來最大限度地容納悠久浩瀚的人類精神的曆史,他有一個比房子更好方式的儲存地方,這個地方就是他自己的精神和心靈空間。”——看,房價多貴對讀書人來說無所謂!

讀書不僅省去了安放世界各種書籍的空間,也延長了我們的視覺和聽覺,更重要的是,延伸了我們的心靈空間。一個懂書的人,他的內心可以有整個宇宙那麼浩瀚。

可惜很多人總是書到用時方恨少,說什麼“春天不是讀書天,夏日炎炎正好眠,秋去冬來真迅速,收拾書包過新年”。這樣的人,注定內心的空間也必定有限。

來點阿Q精神,樂子會不請而至

有一則外國笑話說有四個國家的人在路上丟了錢,表現也迥然不同:美國人會興師動眾地去報警,英國人會滿不在乎繼續趕路,德國人會在原地仔細地找啊找,日本人即刻回家麵壁思過。中國人呢?他會說:誰撿著錢隻能買藥去。

美國人的做法得不償失,英國人的做法看似瀟灑實則憤懣,德國人太過較真,日本人則有些小題大做。中國人的做法看似刻薄,實則中庸。既然損失無法挽回,何不給自己一個愉快的借口,換來一份好心情,而不影響接下來的事情?這就是魯迅先生所說的“阿Q”精神的典型。

說起阿Q精神,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有人反對阿Q精神,認為體現中華民族的劣根性;有人主張有時要有點阿Q精神,認為這種精神可以調節情緒,釋放壓力,增強挫折適應能力,有利心理健康。看來,人有時還得有點阿Q精神。

你瞧人家阿Q,沒有家,住在未莊的土穀祠裏,靠打短工以幫人割麥撐船為生。他對東家是獨一無二的忠誠,總是滿懷熱忱投入工作。阿Q幹活的時候常常是赤著膀,流著汗,不吝嗇自己的一點兒力氣。我們工作上有阿Q這點精神勁,還怕薪酬不高?

阿Q繼承了鄭板橋的哲學精髓——難得糊塗。阿Q的本家姓趙,但是,當趙老太爺跳過去給他一嘴巴:“你怎麼會姓趙——你哪裏配姓趙”的時候,阿Q沒有抗辯,也沒有去深究。自己的本家姓不姓趙阿Q再也沒有提起,對生活還是糊塗點好,免得再遭打。大丈夫能屈能伸嘛。

阿Q還善於忘卻不愉快的事,一次他被王胡打了一耳光,後來又遭受假洋鬼子扇耳光的時候,一件祖傳的“寶貝”——“忘卻”發生了效力,走到酒店門口,阿Q早已經有些高興了。生活中難免遇到不公平的待遇,如果較起勁來卻還打不過對方的話,遭殃的還是自己。忘卻顯然成了調解心理平衡的良藥。

其實,阿Q精神的現實意義還遠不止這些。我們固然敬佩鐵骨錚錚的男兒、為那些單刀赴會的英雄鼓掌叫好,但生活在這樣一個負擔很重保障很少競爭激烈的時代,沒有一點阿Q的自欺欺人,或許很難渡過重重關卡。追求瀟灑,可以,但誰叫我們都是凡人肉身?

生活吧,就像“2012”是真的一樣

“跳舞吧!如同沒有任何人注視你一樣。去愛吧!如同從來沒有受過傷害一樣。歌唱吧!如同沒有人聆聽一樣。工作吧!如同不需要金錢一樣。活著吧!如同今日是末日一樣。”很多人也許忘記了《我叫金三順》的劇情,模糊了男女主人公的模樣,但卻忘不了金三順在人生無望之際說的這幾句話。

當世界真的像《2012》描述的那樣,地心溫度不斷升高,岩漿噴出地表,吞沒城市及所有土地,地殼斷裂,地震頻繁,大陸大幅度地漂移,氣候異常,南北極易位……這是世界的末日,第二天太陽不會再升起。麵對末日,你會如何去做?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那時對生命和生活的愛早已超越了即將到來的死亡夢魘。當人們明白“今天”是他唯一所擁有的時間時,他開始放下對過去的遺憾和對未來的不切實際的幻想,開始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開始更加珍惜身邊的親人、朋友,開始用更加平和的心態麵對一切災難與不幸。

“今天”始終是我們唯一擁有的時間。其實古人很早就明白這種生活智慧,

也因此他們活著的質量並不比現代人差。相傳,偉大的所羅門王曾做過一個夢。

在夢裏,有一位智者告訴了他一句至理名言,這句至理名言涵蓋了人類的所有智慧,能使他在得意的時候保持平常心,不會忘乎所以;失意的時候能夠百折不撓,始終保持快樂平和的狀態。但是,所羅門王醒來之後卻怎麼也想不起來那句至理名言。於是,所羅門王找來了最有智慧的幾位老臣,向他們講了那個夢,要求他們把那句至理名言想出來,並刻在他的鑽戒上。一個星期過後,幾位老臣興奮地前來送還鑽戒,戒麵已刻上了那句至理名言:“隻活在今天!”

活在今天非常重要,因為隻有此時才是你真正擁有的。而把今天當做末日一樣去生活,則更會倍加珍惜。隻在此時,你才會發現你徒勞地為鏡中花、水中月奔波勞碌,而幸福分明就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