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二章 傷口愈合、瘢痕和營養(2 / 3)

傷口愈合過程中需要的營養食物有:

1.高蛋白、高糖膳食由於創麵出血、滲出、膿液形成、組織壞死等各種原因造成蛋白質的大量損耗,需要補充。

2.富含膠原的豬皮或豬蹄類食物。

3.根據傷愈合需要,飲食中應提供:富含銅的食物:瘦肉、肝、水產、蝦米、豆類、白菜、小麥、粗糧、杏仁、核桃等。②富含鋅的食物:蝦皮、紫菜、豬肝、芝麻、黃豆、帶魚等。③富含鐵的食物:動物肝、心、腎,全血,蛋黃,瘦肉類,魚類為首選,其他有綠葉菜、水果、於果、海帶、木耳、紅糖等。④富含鈣的食物:魚鬆、蝦皮、蝦米、幹豆、豆製品等。⑤富含維生素A的食物:植物性食物、動物性食物。⑥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新鮮水果。

(二)營養與創麵(口)上皮愈合

上皮和角化組織易受蛋白消耗性營養不良的影響,因為上皮的更新率很高。在無蛋白飲食的實驗動物中,3天內皮膚細胞的蛋白喪失50%。人體的營養不良性皮膚改變包括皮膚幹燥、脫屑和萎縮。但在上述條件下的上皮創口愈合至今未見報道。雖然維生素和礦物質對皮膚損傷後的修複有很大的影響,但很少有文獻報道這些物質與上皮創口愈合的關係。維生素A可以抵消類固醇和其他藥物的上皮化抑製作用,但其分子水平的作用機製仍不明。維生素B2攝人不足可致口角炎和皮炎,這種病理改變和上皮損傷後修複能力減弱有關。鐵在上皮細胞更新中發揮作用,鐵的不足與口炎和舌炎有關。銅與角蛋白的交聯有關。鋅與上皮的角化有關。

(三)營養與創口收縮

創口收縮作為一種單獨現象還沒有在蛋白質缺乏的對象中進行研究,但蛋白質缺乏極有可能延遲創口的收縮。正常的蛋白質代謝和營養是創口愈合的必要條件。在無蛋白質攝入的動物實驗中,創口的纖維組織形成受到損害,必須補充蛋白質來滿足充分的成纖維細胞增殖和膠原的合成。肌成纖維細胞的減少可使創口愈合被抑製。

二、微量元素與傷口愈合

機體在遭受創傷後形成傷口創麵,組織修複創傷愈合的基本過程,大致可分為三個既互相區分又互相聯係的時期:炎症反應、結締組織細胞增殖及基質沉積和新生組織改建塑型。這是一個由多種細胞和細胞生長因子參與的極複雜的過程。

(一)鋅與傷口創麵的愈合

鋅是和傷口愈合關係最密切也是被研究得最多的元素,正常傷口愈合過程中,傷El局部的鋅的濃度要明顯高於周圍的正常皮膚,而愈合比較差的傷口中鋅的濃度比較低。研究表明,無論機體在受創傷前體內是否缺鋅,創傷後機體內的組織會向創傷區集聚,形成組織的再分配。傷口在愈合中較其他組織更能攝取鋅,因此傷口對體內缺鋅的敏感度比正常皮膚要高,而且,當向機體補充外源性鋅,傷口含量上升幅度要高於血鋅含量的上升幅度。

這種鋅在傷口組織內的積聚現象在傷口早期炎症反應、後期的傷El收縮和組織重塑過程中都會出現。鑒於鋅在傷愈合中的重要性,傷口局部應用鋅可顯著加快傷口的愈合。但不是所有種類的鋅鹽都能加快傷口的愈合速度,如含氧化鋅的膠帶對傷口愈合有明顯的促進作用,但硫酸鋅則無此效果。

局部應用鋅對加速傷口愈合的作用機製目前尚不完全明了,可能與以下幾點有關:

1.影響膠原形成通過觀察發現,傷口局部鋅劑的應用可使傷口內膠原含量增加,膠原纖維排列整齊。以前認為膠原合成需要多種含鋅酶的參與,因此局部使用鋅劑有利於膠原的合成,但近來有人通過脯氨酸摻入實驗檢測傷口中膠原的代謝,發現局部應用鋅劑後傷口膠原合成並未增加,反而有所下降,因此認為傷口膠原的降解下降才是傷口膠原上升的主要原因。

2.影響炎症反應進程雖然不會改變創傷部位炎性細胞的浸潤,但可使多形核自細胞消失得更快,改變炎症反應的進程,利於傷口愈合。

3.影響傷口收縮局部鋅劑應用能減少傷口收縮。

4.抗感染作用鋅劑局部應用對多種細菌有抑殺作用,可以促進創麵清潔,明顯減少創麵的感染和惡化。

5.促進創麵的上皮化鋅劑局部應用可以使傷口上皮化速度明顯加快,早期上皮化對創麵愈合十分有利,可促進傷口較好地愈合,減少瘢痕增生。

(二)其他微量元素和創麵愈合

微量元素廣泛參與體內的代謝生化,因此其他微量元素在傷口愈合中也發揮積極的作用。

1.與創傷後血管內凝集反應及微血管變化有關的微量元素在炎症反應期,血小板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在血小板內富含大量的硒,血小板內的硒含量可作為營養狀態和生物利用度的一個可靠指標。缺硒可嚴重影響血小板功能,使其處於活化狀態。缺硒可通過降低血小板內的穀胱甘肽過氧化物酶活性,影響花生四烯酸的代謝,使前列腺素合成減少和血栓素A2合成增加,補硒則可逆轉這些變化。

缺硒可增強血小板聚集反應及導致血小板內致密顆粒的釋放。處於低硒狀態的血小板超微結構發生明顯改變,因此缺硒可使血小板處於活化狀態,從而加重傷口的炎症反應。另外,在炎症反應初期,各種原因所致的內皮細胞損傷可致內皮源性舒緩因子產生減少,血管張力升高而發生痙攣。微量元素銅、鐵和無機鹽鈣、鎂對內皮細胞和E天RF產生有調節作用。

2.細胞有關的微量元素創傷一旦發生即會有大量的炎性細胞參與,許多二價陽離子影響炎性細胞的功能。白細胞的粘附作用除被化學傳遞外,還受二價陽離子的作用,等在內皮細胞和白細胞表麵負電荷之間架起橋梁和在粘著過程中的反應或蛋白質的相互作用中起輔助作用。中性粒細胞的殺菌作用由依賴氧和不依賴氧的兩大殺菌係統組成。在依賴氧的殺菌係統中,需要Fe2+等金屬離子作為電子傳遞體來產生活性氧,鋅對活性氧的產生也有影響。不依賴氧的殺菌係統主要通過嗜天青顆粒脫顆粒來實現,其釋放出的殺菌因子有些是含有金屬離子的蛋白質,如陽離子殺菌蛋白、乳鐵蛋白等。

3.與細胞增殖和基質沉積有關的微量元素成纖維細胞作為主要的傷口愈合細胞,微量元素可通過細胞核內的作用影響成纖維細胞的生長增殖,還可與其他短肽互相結合而發揮生長因子的作用。可以和甘氨酸、組氨酸、賴氨酸組成複合物,成為已分化細胞的生長因子,複合物可以促進體內的細胞外基質沉積。由於微量元素鋅、鐵、銅、廣泛參與體內各種酶的組成成分,鐵、銅、參與體內三羧酸循環及線粒體中電子傳遞氧化供能,因此,微量元素在其中起著重要的作用。這些元素雖然是非特異性地作用於傷口,但卻是傷口愈合的必要條件。

4.與傷口愈合後局部組織塑型有關的微量元素膠原纖維產生後彼此間要形成交聯,由賴氨酰氧化酶催化賴氨酸變成二酸來交聯。是這一反應的關鍵輔助因子,它的缺乏將影響醛的形成和膠原纖維的交聯。則交聯反應。在傷口初步愈合後,涉及膠原的合成、分解和吸收的動態平衡,這些過程都需要金屬離子的參與,尤其是膠原酶,屬於基質金屬蛋白酶關係密切。

第三節瘢痕與營養

一、瘢痕的細胞外基質

細胞外基質是由不同類型的膠原、各種蛋白多糖或糖胺多糖、彈性蛋白及一些具有粘連作用的糖蛋白如纖維粘連蛋白、層粘連蛋白等一係列複雜的成分構成。膠原蛋白和彈性蛋白是以纖維形成發揮作用。蛋白多糖以無定形基質充填或包繞纖維之一。各種粘連糖蛋白則在纖維與細胞或組織之間,導它們的相互粘連。它們的作用不僅隻是起支架作用和保護作用,而且各具有特殊的生理功能。各種基質成分之間密切相關,共同維持組織的微環境和精細結構,與細胞增生、分化、運動,及傷口的愈合、鈣化作用等均存在密切的關係,從而對細胞、組織或整個機體的生理功能產生較大的影響。在創傷修複中正是因為基質成分的參與,才使創傷組織得以修複和愈合。同樣,如果基質代謝異常,則會形成異常瘢痕。

(一)瘢痕與膠原

受傷皮膚在修複過程中合成大量膠原,使膠原的合成,這無疑對創傷的愈合是有利的。但隨著創傷愈合的完成,膠原的合成與降解是否能恢複平衡,則與形成正常瘢痕(成熟)還是異常瘢痕息息相關。如合成與降解達到平衡,則形成正常瘢痕;如合成大於降解,則形成異常瘢痕,即增生性瘢痕或瘢痕疙瘩;如降解大於合成,則形成萎縮性瘢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