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 人心所歸(八)(2 / 2)

“正是呢。”李世民淡淡地扯起唇角,勉強算是有了些笑容,“見過長史。”

這張長史見他謙恭,不禁忘了形,也不知偏身讓禮,居然著著實實地受了。

“正說著軍中事務,你便來了。”唐國公邊說著邊指了指一邊的另一案,示意他坐下,“當日你帶兵走得急,一些瑣碎事竟未及籌備下,倒是張長史想在了頭裏。如今天熱了,我且問你,你那營中可發放了夏衣?”

“尚未發放。”李世民搖頭道。

張長史麵上顯了得意,“既這麼著,我為一方長史的,理應多使些力,二郎隻管告知所需件數,這事便包管在某身上。”

“已著了一名仁勇副尉督辦,不日便成。”李世民哪裏會不懂他的盤算,告知了他件數,好教他知曉兵將人數,卻不知父親欲作何打算,故他語帶遲疑,看向唐國公。唐國公含笑穩坐著,一副事不關己的態勢,並不打算開腔。

張長史忍不住在心裏替自己叫了一聲好,外邊都傳這李二郎年少機敏,智勇雙全的,如今自己略編了個製衣的幌子,哄他說出手中兵將人數,他便頓住了,可見也是庸常。一時他心下稱意,口中又道:“軍中用度最是緊要的,采買置辦向來個是窟窿洞,二郎或年輕不知,那些人,皆指著私下克扣軍費資用來填塞。索性由官中一並置辦了,倒也幹淨省事。”

李世民心中冷哼一聲,不願與他囉唕。這話一出,杜如晦料定了在鄉間那一日,尾隨跟梢的必是這位長史的親隨無疑了,這便坐實了城門口迎唐國公時的那一探。他從容謙和地笑道:“張長史乃真表率。論理原是不該推卻的,實是夏衣已備辦下了,隻怕是要辜負了長史的這番美意。”

張長史隻覺兜頭淋了一盆冷水,才起的一點得意,立時消散無蹤。他本無應對之能,來時反複打了腹稿的話一時也說盡了,竟不知該說些什麼,略略地應付過幾句,起身告辭。

待小廝將那張長史送出門去,唐國公方從懷中取出一封書信,遞與杜如晦。箋上赫然是賀遂兆的字跡,展開一讀,心頭不覺一震。

原來唐國公的外甥女王氏,早年入宮,因姿色出眾,頗受盛寵,顧念著舅家昔日撫養之恩,時常暗中通遞些消息出來予唐國公。近日聖上因深懼了楊玄感的兵亂,將朝中統兵的將臣一一猜忌了一遍,也不知哪個好事的進的言,竟教聖上將疑慮鎖牢在了唐國公身上,王氏因此也受了牽連,連日來遭了冷落,趕忙將消息傳遞出去,賀遂兆接了消息亦不敢怠慢,遣人日夜加急地直送唐國公手中。

杜如晦看畢書信,連著深吸了兩口氣,“聖意應尚未抵達弘化郡,那張長史若是得了授意,忙著上達聖聽猶不及,也不必特來試探了。如今握了兵權著實不易,須得仔細籌謀了應對,且容我細思量。”

唐國公沉著臉點了點頭,忽又想起了甚麼,對著李世民道:“為今之計一切皆要謹慎再三,那四百緡錢暫不得挪動。”

李世民驀地怔在了原處,默然點頭,麵上神色雖無改,腦中已然全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