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先別走過來,猜猜這是啥?”這天,魏英指著遠處桌上的一個青色的“瓜”盤問著正販菜歸來的方維。
方維靜靜的注視著這個瓜,習慣性地陷入了深思:一會兒覺得這是一個葫蘆,可一般的葫蘆又沒有這麼大,這麼規整;一會兒又覺得它是一隻西瓜,可是西瓜沒有這種單調的青色!方維努力地思索著,無法給出任何確切的答案。
他不由得抬起頭愣怔地望著魏英,試圖想揣測魏英考驗自己的角度,一忽兒他覺得這個問題的答案會是很簡單的,一忽兒他又覺得答案應該是不同尋常的,似乎他對這種揣測關心的程度更甚於對問題本身的思索,這種過度的猶豫使得方維更是茫然不知所措。
看著方維一頭霧水的模樣,魏英得意洋洋地大笑著,說出了最後答案:
“難道說西瓜你都沒見過嗎?”
方維走到近前一看,真的是西瓜,隻不過被特意刮去了一層表皮而已。
“你存心戲弄我?”方維刮著魏英的鼻子說道,看得出來這又是魏英的傑作,專門來迷惑方維的。
“是你自己經受不住考驗的嘛!”
“沒想到竟是一隻西瓜。”方維十分好奇地看著這隻令自己難堪的西瓜。
魏英也詫異萬分地盯著方維,這時卻忽然說道:
“我覺得這隻‘西瓜’很可以說明一個問題,你這個人處理事情總是猶猶豫豫的,一點不痛快,這樣遲早會拖累你自己的。”
看來每個人都比自己要了解自己,這讓方維覺得更不可思議。
“我仔細想了一下,其實我們也可以在家裏賣掉相當一部分西瓜。不過在家裏應該以批發為主,至少五十斤以上才買。隻要我們的瓜相對便宜,搞批發反而會帶動更多的消費者。”
——一切正象老爸預計的那樣,等到西瓜成熟的時節,銷售壓力空前增大了起來。在高峰期,甚至一天可以走上四五車的貨。常常得跨縣、市銷售。每到一處,爸爸都會讓方維四處張貼銷售海報,上麵注明長年生產的各類蔬菜瓜果,當然還包括各種漁業資源的供應,同時詳細列出種種優惠條件,以避免口惠而實不至。爸爸的用意很明顯,“風物長宜放眼量”,作一種長遠的打算。
鋪天蓋地的廣告還是頗有成效的,從各市縣招徠了相當一部分顧客。爸爸給予這些顧客的條件之優厚,甚至超出了他在海報上的允諾。他希望自己能象一塊磁石一樣吸引住這些顧客。這是因為他敏銳地感覺到大凡特意找上門來的生意總是很有誠意的和能夠長期合作下去的。
“我相信這街上沒有一個人能競爭得過我們,我們甚至可以包攬這裏的西瓜銷售。”魏英如是憧憬著未來的旺銷情景。
“但是這樣也很麻煩,這麼大的量,會有人要求我們送貨上門的。”方維不無疑慮地說道。在他看來他們並沒有足夠的人手保證這樣的服務。
“如果誰要求送貨上門,我們還可以要求顧客另外出運費。這樣一方麵可以控製人們無限度地提出這樣的要求,另一方麵可以增加我們的收入。不過得事先明文規定,以免產生不必要的誤會。”
“但是我們根本沒有這許多的時間,我一天有十多個鍾頭都在外麵跑。”方維顯得很為難地說。
“這種小事,我就幫你搞掂了,我會蹬三輪車啊。”
“那感情好,”方維說道,“不過這回凡屬你賺的錢,你就自己拿著吧。”
“我不要。”魏英再次拒絕了方維的一番好意。
“你還是自己拿著吧,這些錢你總比我有用得多。”
“你的、我的不都一樣嗎?”
“說什麼傻話,將來你總會有你自己的家啊!”
“這兒就是我的家。”魏英不禁脫口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