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4章 勤政(2)(2 / 3)

故事

想想窘迫的時日

齊桓公與管仲、鮑叔牙、寧戚一起飲酒。齊桓公喝得高興,得意洋洋,對鮑叔牙說:“您為我祝願吧!”

鮑叔牙雙手捧起酒杯,站起身對齊桓公說:“祝願國君不要忘記當年出逃莒(jǔ)國的日子!”那時,齊桓公還是公子,叫小白,他的哥哥做國君,鮑叔牙輔佐小白。國君荒淫無道,小白怕受到牽累,逃到莒國,度過了一段最倒黴的日子。

鮑叔牙接著說:“管仲不要忘記被人綁著從魯國送回來的日子!”當時從齊國出逃的還有另一個公子,名字叫糾,逃到魯國,管仲輔佐他。後來齊國發生內亂,公子小白和公子糾同時趕回齊國,誰先到誰就是新國君。為了使公子糾搶先登上君位,管仲半路設伏,親自放箭射殺小白,幸虧小白機智,躺倒裝死,才逃過一劫。公子糾以為小白死了,放慢了速度,結果讓小白搶了先,登上了國君大位,是為齊桓公。管仲一行隻好重返魯國。齊桓公發兵進攻魯國,魯國人害怕,殺了公子糾,把管仲綁起來送回齊國。齊桓公不記私仇,把國家行政大權托付給管仲。從魯國被送回齊國的那段時間,是管仲最倒黴的日子。

鮑叔牙接著說:“寧戚不要忘記在車旁邊喂牛的日子!”寧戚是衛國人,想投奔齊桓公,可是家裏窮得拿不出盤纏,隻好替商人押送貨車到齊國去。到了齊國都城門外,寧戚在車旁邊喂拉車的牛,正好趕上齊桓公到郊外迎接客人。寧戚不禁悲上心頭,敲著牛角唱起歌來,聲調激越悲愴,引起了齊桓公的注意,這樣寧戚才見到了齊桓公。替人趕車喂牛是寧戚最倒黴的日子。

齊桓公聽了鮑叔牙的祝辭,離開座位,向鮑叔牙拜了兩拜,說:“我與兩位大夫都不會忘記您的話,齊國的社稷一定不會荒廢。”(《新序·雜事第四》)

勝利者的憂慮

春秋時期,晉國執政大夫趙襄子派兵進攻翟國,打得非常順手,占領了老人、中人兩座城池。前方將領派使者回來報捷。趙襄子正要吃飯,聽了報告後,一點也不高興,臉上現出愁雲。

身邊人大惑不解,問:“一個早晨就攻占了兩座城,這實在是令人高興的事,可您卻憂心忡忡,為什麼呢?”

趙襄子回答:“長江黃河漲大水,不出三天就會回落;天空起狂風降驟雨,不滿一天就會停歇;太陽當空照,一過中午就會偏斜。如今我們趙氏的德行並沒有積累那麼多,一下子攻占兩座城池,說不定災禍會接踵而至吧?”

孔子聽到了這件事,說:“趙氏大概要昌盛了!”(《呂氏春秋·慎大》)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

吳王打算進攻楚國,告誡身邊的人說:“有人膽敢前來勸阻,立即處死!”大家都怕他,誰也不敢多嘴。

有一個門客叫少孺子,想勸說吳王改變決定,但又怕掉了腦袋,就手持彈弓,懷裏揣著彈丸,跑到宮廷的後園中轉悠,清晨的露水打濕了他的衣襟。一連三天,天天如此。

吳王看著奇怪,叫他說:“你過來!有什麼事兒這麼吸引你,值得把自己的衣服弄得濕漉漉的?”

少孺子說:“後園裏有一棵樹,樹上有一隻蟬,它趴在高高的樹枝上,發出一聲聲快樂的鳴叫,吸吮甘甜的露水,然而卻不知道一隻螳螂正在它的身後!螳螂低低伏下身子,曲圈起雙臂就要砍下來,然而它卻不知道一隻黃雀正等在一邊!黃雀探出脖子,堅硬的喙悄悄地伸上前,然而卻不知道我的彈弓已經瞄準了它!蟬、螳螂、黃雀都沉浸在眼前利益中,全然不顧及自己身後的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