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向潛伏在水中的河馬群靠近時,湖畔樹叢中的長頸鹿都伸著它們長長的脖子向我們這邊張望。真是看熱鬧的不怕事大,難道它們願意看到船翻人亡的慘劇嗎!有經驗的黑人船手慢慢地把我們的船向遠離河馬的方向劃去,河馬們合上了微張的眼睛,它們頭上的食蟲鳥嘰嘰喳喳叫個不停。
我們下船上車,要在天黑前趕回內羅畢。我更著急,一個哈爾濱的小夥子正在新江蘇飯店等我見麵。
我的老鄉與戴安娜
郭青和我一見麵,又是握手,又是擁抱。沒想到在遙遠的非洲還能見到家鄉人,讓同行的夥伴們都很羨慕。他向大家打著招呼,說晚上他請我們吃飯。
郭青是個典型的哈爾濱小夥子,高大英俊,熱情爽朗。他大學時讀的是建築專業,一畢業就在哈爾濱辦了建築設計公司,搞得十分紅火。手裏有了點錢了,又想向海外發展,歐美和日本去的中國人太多了,他想到了非洲。一年前,他來到肯尼亞的內羅畢,立刻喜歡上了這個四季如春的城市。當時來這裏的華人不多,但幹什麼都能掙錢,有來自溫州的兩口子,做了幾年豆腐,現在又有房又有車了。一位姓王的醫生建議他辦中餐館,來肯尼亞幹事業和旅遊的華人越來越多,但能吃家鄉飯的地方太少了,另外肯尼亞人對中餐也特別喜歡。可小郭畢竟上過大學,他不甘心當個餐廳的小老板。內羅畢畢竟是聯合環境署所在地,節約能源保護環境,是他經常聽到的話題。肯尼亞雖然自然生態很好,又以野生動物的樂園聞名全世界,但這個國家沒有石油,也沒有煤炭,老百姓生活所用燃料就是木材。結果這個本來森林資源豐厚的國家,現在的森林覆蓋率已下降到5%了。(看來馬賽馬拉的稀樹草原幾百年前也可能森林密布,就像中國西部的黃土高原似的。是人類過分的采伐,讓那裏沙化了。)身在肯尼亞的聯合國環境署不能容忍肯尼亞再毀林取熱了,他們要求這個國家的森林覆蓋率要盡快恢複到13%!
這是一個緊迫的任務,關係一個非洲貧窮國家的國計民生,從總統到每一個國民都為此著急。“遠來的和尚”——中國的一位哈爾濱年輕人郭青為他們念了一道新經:用製糖廢棄的甘蔗渣燒炭,用這種炭取代木炭,解決全國民用燃料問題。肯尼亞盛產甘蔗,又是製糖大國,可用的甘蔗渣很多,這不失為一個最佳方案。另外,根據聯合國關於氣象變化的“東京大會協議”規定,大企業超額排放二氧化碳是要交補償金的。而少伐一棵樹就可以多吸收若幹立方米的二氧化碳,那樣就可以獲得多排二氧化碳的補償金。如果肯尼亞再不用木材燒炭而用廢棄的甘蔗渣燒炭,不僅對改善本國的生態環境大有益處,而且也可以得到減排補償,這是一個既有社會效益又有經濟效益的好項目。郭青經過一番認真的調研和論證,形成了這個甘蔗渣燒炭的項目建議書,已上報肯尼亞政府,如果他們同意再報聯合國環境署。對此郭青很有信心,如果這個項目批下來,或者在肯尼亞自辦甘蔗炭廠,或者把這個項目有償轉讓給別的企業。當然,辦事效率不高和程序的煩瑣,讓他做好了長期作戰的準備。但他深信功到自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