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十八章 家庭應該成為勞動教育的主要場所(2 / 3)

孩子升入初中以後,學習負擔重了,我們交流的機會少了,即使有時間,孩子也不像以前那樣愛說話了。隨之而來的卻是一道道禁令:“不許隨便進我的屋,不許亂動我的東西……”對於這一切,我都能尊重孩子的意願,因為我覺得,孩子已經長大了,應該有一片屬於他自己的領地,家長隻有尊重孩子,才能夠贏得孩子的尊重。有這樣一件事我的感觸特別深。前不久,我買了一塊包裝精美的手表。我戴上手表後就隨手把那隻漂亮的包裝盒子送給了孩子。當時他很高興,欣賞了一會兒就把盒子放到寫字台上寫作業去了。第二天,我忽然覺得用這隻盒子裝我的項鏈很合適,況且盒子在孩子那裏也派不上啥用場。於是,我就把盒子拿了回去。晚上孩子放學回到家,我趕緊向他解釋此事,可他卻非常生氣:“你們大人做事怎麼可以出爾反爾呢?您既然把盒子給了我,為什麼還要拿回去?已經送給別人的東西是不能再要回去的!”從孩子那認真的神態和簡短的話語裏我掂出了“大人”兩個字的份量:大人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是神聖的,大人的一言一行都會給孩子打下深刻的烙印。我立即把盒子還給孩子並誠懇地說:“這盒子我已經送給你,我是不該再拿回去的,我向你賠理道歉。現在盒子是屬於你的,你有權處理。如果你覺得盒子在你這裏有用你就留著,如果你認為盒子在我那裏用途更大你也可以不要。”說完我便去廚房做飯了。等到晚上睡覺的時候,我發現那隻盒子又回到了我的床頭櫃上。我打開一看,裏邊還有一張字條,上麵寫著:媽媽,這隻盒子是我送給您的,請收下。

通過這件事我體會到,尊重孩子不僅不會影響家長的威信,反而會贏得孩子的愛戴。孩子的心靈是純淨的,家長要用自己人格的魅力去影響孩子。要通過家長的行為讓孩子懂得尊重他人是一種美德,被他人尊重是一種權利。因為家長是孩子的一麵鏡子,孩子是通過家長來認識這個世界,感受人間冷暖的。隻有受到別人尊重的人才懂得怎樣尊重別人。所以說,孩子同樣需要家長的尊重。

欲獲幸福抓家教,辛勤育子如育苗

“十年種樹,百年育人。”這句格言道出了育人工作的長期性和持久性。家教是育人工程的基礎,是每個家長應盡的責任。人人都渴望有幸福的家庭,然而真正幸福的家庭離不開家教。否則“幸福”就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我們的大兒子黃森,上小學、初中時都是三好生。他從小學習書法、繪畫,成績顯著。初中畢業時獲市級三好生,並以595分成績考入昌平二中,今年讀高二。他熱愛集體,關心同學,思想積極進步,現正向黨組織靠攏,按時聽黨課。二兒子黃林小學時連任班幹部,六年級時任少先隊大隊委,1995年4月獲第十屆全國中小學生作文競賽三等獎,畢業時以優良成績升入中學。兩個孩子的苗壯成長,使我們感到非常欣慰,我們從心裏感謝孩子所在學校和校外的老師們,是他們用知識的乳汁哺育著我的兒子,使孩子在理想的環境中學習、進步。孩子進步快,家長心裏甜,這是幸福的家庭的關鍵,也就是精神上的享受吧。下麵談談我們在家教方麵的體會:

一、家教工作必須從小抓起,父母必須以身作則家庭是孩子成長的搖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我們是農民家庭,婆母八十有餘,丈夫是標準的農民,我是68屆高中畢業生。由於種種社會原因,人生步履艱難,蹉跎的歲月鍛煉了我的意誌,逆境中的我學會了瓦工、縫紉、油工、裝訂、燙金等多種技藝。

1987 年應陽坊中學王國海校長的邀請來校任教,由於學曆不夠,我在放下書本二十年後,重新拿起了筆。當時拿大鏟的手現在使起筆來感覺費勁了,但以我往日的功底和堅強的毅力,硬是在入校的同年考上了教育學院舉辦的大專輔導班,並在三年後以優異的成績拿下了大專文憑,那個時候,我的孩子還小。自身的經曆告訴我:希望在孩子身上,成功也在孩子身上,我和丈夫一致認為:育子成才是我們的第一項任務,也是最艱巨的任務。

隨著農村經濟條件的好轉,形形色色的不健康因素也隨之而來,而孩子是一張白紙,染上什麼色,基本上就是什麼色了。我和丈夫及婆母三人共同努力,為孩子創造純淨的家庭環境,給孩子遮上“保護傘”。我丈夫身為拖拉機司機卻沒吸過一支煙;我們家從來不擺麻將桌,可以說,我的兩個孩子都不認識麻將脾;我和婆母從沒當孩子麵吵過嘴,即使有點不痛快,雙方都克製,一會兒工夫,我叫聲“媽”,也就過去了。這樣我們為兩個孩子創造了和諧、有序、奮發向上的家庭環境。

另外,我們還有意識地教育孩子勤儉節約,艱苦樸素。我們家在村中收入居中,但不管有錢沒錢,我們都本著節約精神辦事,使孩子們從小有勤儉持家的好習憤。孩子的衣服破了,我都及時補上再穿。記得二兒子上一年級時,他的褲子後麵磨得快透了,我就從裏麵墊上一塊顏色相近的布,再用同色線紮成圈,洗幹淨晾到了晃繩上,二兒子黃林看到後大叫起來:“奶奶,我不穿那條褲子了,那上麵有牛兒。”奶奶以為蝸牛爬上去了,走出來,用手遮著太陽瞧半天,不解地說:“你說那牛兒在哪兒?這麼高的晃繩,那牛兒是怎麼爬上去的呢?”我忍不住笑了,說:“媽,他說的是我給他打的補丁。”奶奶說:“我也納悶兒,哪來的牛兒呢。”褲子幹後,我用熨鬥熨平整對兒子說:“寶貝兒過來,看媽這褲子補得多好,快穿上。”“我不穿。”他堅持說,我笑著說:“瞧我兒子,知道要好看了,來,媽給你講個美的故事。從前有小姐倆,長得都很好看,隻是大姐臉白,妹妹臉黑了點,大家都說姐姐比妹妹長得美。姐倆漸漸長大了,姐姐不愛幹活光好吃好穿,衣菔髒了扔在一邊,襪子破了就不穿了,而妹妹卻不這樣。她非常心疼父母,姐姐脫下的髒衣服她給洗,扔了的破襪子撿回來補上洗幹淨自己穿。你說,這兩個孩子你喜歡那一個呀?”“當然是妹妹啦。”“對呀,這就叫臉兒美不如心裏美。兒子呀,你看,你爸和我掙錢不容易,奶奶歲數大了,一鬧病就花不少錢,咱們該不該節省呀?你看你爸爸,衣服也有補丁,媽媽的褲子也有補丁,你看得出來嗎?有人笑話我嗎?”聽了這話,兒子順從地穿上了補補丁一直到穿小了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