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章苗家奇技揭秘(3 / 3)

典型病例:思南某某,男青年。被蛇咬傷右下肢踝關節處,因未及時治療,以致感染整個小腿潰爛,能部分見骨,流黃水,並腫到大腿。用本方治療,30餘天痊愈。

方2.獨腳蓮、紅指甲花稈各適量,八角蓮9~15克。將獨腳蓮、紅指甲花稈共搗爛,敷傷處,留口。同時用八角蓮水煎內服,每天服3次,每天1劑,連服3天。如傷者心區痛,手足冰涼,可用肉桂、廣香、丁香、甘草、朱砂蓮及蘇木各2.5克,沉香1克,水煎內服。

方3.一枝黃花1株,雄黃、大蒜適量。用上藥加桐油或甜酒適量,共同搗爛成糊狀,外敷傷口周圍。

方4.豨薟草、六月雪及辣椒各1份,水慈姑草(長瓣慈姑)、杠板歸及青蒿各半份,小過路黃2份。將上藥搗爛,加入75%酒精適量,調勻。先用瓷瓦針刺破傷口周圍,用火罐拔出毒液,再將上藥敷於傷口周圍,用紗布包好。

藥幹時用酒浸潤,每天換藥1次。同時將上藥共研末,調醋外搽腫脹處;也可將上藥水煎,每天服3次,每天1劑。

方5.徐長卿根適量放口裏嚼絨後敷傷口周圍。本法獻方者介紹曾治療10例,全部痊愈。中毒輕的用藥1次痊愈,重的3次痊愈。

方6.獨腳蓮、半邊蓮各2.5克,雄黃少許。將上藥搗爛,敷於腫脹部及傷口周圍;同時用上藥水煎,每天服3次,每天1劑。一般於3~7天痊愈。本方對烙鐵頭毒蛇咬傷效果較好。

主治疾病:

毒蛇咬傷。

注意事項:

若自救不行,要緊急去醫院治療,避免貽誤救治時機。

相關介紹:

1.特殊情況下,還有以下一些苗醫緊急處理毒蛇咬傷的經驗可供借鑒。

(1)用隨身攜帶的火種,如火柴、打火石、火鏈等,把身邊的木柴點燃,用點燃的木柴炭火,燒傷口處,可破壞蛇毒。

(2)如在家中,急取大紅辣椒,生食10餘個(要如指長者,不用圓小者)。凡被蛇咬傷中毒之人,不但不知其辣,反而覺得甘美。更以數枚紅辣椒嚼爛,敷咬傷處。少頃,皮膚起泡,挑破流水,用淨布揩之,任其水流淨,可解毒定痛。

(3)用便壺中汙垢一塊,研末,以津調勻,塗傷口上,解毒甚效。

2.苗醫預防毒蛇咬傷法:如到有毒蛇的地方去做農活時,可在身上佩戴大蒜頭、雄黃,或在腳上塗抹草煙油(俗稱煙屎),就可以防止毒蛇咬傷。因為毒蛇對大蒜、雄黃、草煙的氣味極為敏感,凡聞到這幾種氣味,就會避開。

有的苗醫采用在鞋上塗抹敵敵畏的方法來驅逐毒蛇。

辟穀術

方法簡述:

辟穀從現象上看,就是數天、數十天乃至更長的時間不進食物,而進行辟穀之人仍然精力旺盛,體力充沛,身體健康。從曆史上看,苗族與道家的淵源極深,道教對苗族的影響很大,辟穀便是古人(主要是指道家)幻想成仙的一種修煉方法。辟穀分為服氣辟穀和服藥辟穀兩種。

道教認為,人食五穀雜糧,要在腸中積結成糞,產生穢氣,阻礙成仙的道路。故“辟穀”又稱“卻穀”、“斷穀”、“絕穀”、“休糧”、“絕粒”等。最早是莊子在《莊子·逍遙遊》

中提出的,其中所描寫的“不食五穀,吸風飲露”的仙人行徑,乞求達到不死的目的。另外《黃帝內經》雲:“百穀之食土地精,五味外羙邪魔腥,臭亂神明胎氣零,哪從返老得還嬰?”認為人體中有三蟲(三屍),專靠得此穀氣而生存,有了它的存在,使人產生邪欲而無法成仙。因此為了清除腸中穢氣及除掉三蟲,必須辟穀。現代醫學經過臨床等多方麵的驗證,已經將其演化為大眾可行的一種保健方式。

治病原理:

在苗醫傳統養生理論中,人體的生成、發展、變化和轉歸的三大要素是搜媚若(能量)、各薄港收(物質)和瑪汝務翠(結構),三者形成相資、相製的動態平衡關係。若一方過度突出將打破這種平衡狀態而致人體出現病變。

比如,當人體攝入過多的食物,將會加重腸胃負擔,不僅不能吸收和利用好營養精微,反而會消耗大量的搜媚若,形成一些不利於健康的物質存在,依據苗醫“適量為養,過度為毒”的理論就認為產生了有毒物質。當此之時,應采用辟穀方法來減輕腸胃負擔,並逐漸消除體內多餘物質使人體恢複健康狀態。此外,苗醫理論認為人體的氣作為第一要素,在普通人體中主要是惠氣在發揮作用,其來源為先天所有,由攝取的飲食精微生化以得到強化和補充。但人體中還存在另一類氣———靈氣,其功能更加強大,往往具有一些超能力的作用,隻不過未經長期訓練的人是沒有足夠的靈氣和不能調動靈氣的,如氣功所發揮出來的特殊能力。而靈氣的最佳來源是直接攝取天地間的優質萃氣(自然界中的空氣)所進行的轉化,以避免食物轉化所帶來的汙穢之物。而通過辟穀並進行修煉是強化和獲取調動靈氣的有效方法被稱為穀氣,也是得道的重要途徑。

但是辟穀療法也不是什麼病都治,什麼人都適合修煉,它也有其適應範圍。另外辟穀療法的采用還要看患者的先天素質,根據古老的理論要看小腸的節數,在方法上要看能不能納住氣,據統計大約有3%的人是不適合使用這種方法的。

在當今社會普遍營養過盛及美容、美體的需求,辟穀法可能會發揮較好的作用,但尚需深入研究和認真總結,並結合科學的方法進行實踐後方能推廣使用。

操作方法:辟穀方法雖然各有不同,但歸納起來,不外“服氣辟穀”與“服藥辟穀”兩大類。

1.“服氣辟穀”即以服氣與辟穀相配合,並以服氣為基礎,通過服氣達到辟穀的目的。具體說法不一,有的主張服氣之初,即行辟穀,饑時飲一兩盞胡麻湯或酥湯,或一兩杯酒,渴時唯飲清水。有的主張服氣之初漸減食物,每日減食一口,遞減至10日而全斷。有的主張不強行辟穀,待服氣功深,至3年後,便會自然斷穀。至於食氣之法的實施則是各有特點,都是如何攝取天地之氣的修煉方法,與古代漢人煉氣的方法相似,如《抱樸子內篇·雜應》篇載有食十二時氣法、食歲星氣法、食六戊精氣法、思神食氣法等。

2.“服藥辟穀”即用服食藥物以代替穀食。可選用的藥方甚多,有取高營養而消化慢的豆、棗、胡麻(芝麻)、栗、酥及茯苓、黃精、天門冬、白術、人參、蜂蜜等配伍,製成丸膏,於斷穀後口服一二丸,以代穀食。有取高營養而難消化之物配方,一頓飽餐後即絕穀,可辟穀很長時間。

又有作美食飽餐一頓,再服藥以養所食之物,據說可辟穀3年。還有用草木藥熬煮特定的石子,以石當飯者。

主治疾病:

這種療法可以極大地減少飲食,減少“物性”給身體帶來的影響,因此就具有清理功能,排毒作用。另外辟穀療法還可以激發人體靈氣的產生,古代稱為天一之水,因此就具有調節功能和增強免疫作用。一般來講,用於養身和治病多采取短時間的辟穀和間隔性的辟穀,用於修道之人則多采用長時間的辟穀。

適應範圍:凡是符合以上兩種治療功能的疾病都適合辟穀療法的治療,如:

1.代謝性疾病,如糖尿病、肥胖症、高脂蛋白血症等。

2.消化係統疾病,由於飲食而導致的疾病,如脂肪肝、腸胃的某些疾病等。

3.腎部疾病(因可激發腎間動氣),如慢性腎炎、水腫等。

4.循環係統疾病(利用其清理功能)。

5.免疫功能紊亂性疾病及病毒性疾病(因可增強人的免疫功能)。

6.修道之人。

點穴術

方法簡述:

苗族醫藥的特點之一是“醫武一家”,點穴療法源於苗族武術中的點穴擊技,是一種既可傷人又可救人的方法。在醫療方麵的應用可見醫生用手指或筷子等簡單器具,並結合一定的手法在患者的穴位上進行點擊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治病原理:

苗醫認為對於一些特殊穴位的重手法點擊可以迅速達到疏通筋脈、舒展關節、通氣散結以治療疾病的效果。

並且認為,在人體的血脈中,血有血頭,而找準血頭也是治病的要點。血頭按不同的時辰進入不同的穴道,並總結出“子時血入心臆穴、醜時血入朝陽穴、寅時血入井泉穴、卯時血入山根穴、辰時血入無心穴、巳時血入風頭穴、午時血入中原穴、未時血入蟾宮穴、申時血入鳳尾穴、酉時血入並地穴、戌時血入腎根穴、亥時血入空井穴”的運行規律。

操作方法:

苗醫按照其總結出來的重要穴位及其所主疾病的規律取穴,並用手指或筷子、牛角等簡單器具進行點擊,或根據血頭的循行規律點穴,既是治療一些疾病的常用手段,也是解除被敵方點穴所傷的最為有效的方法。許多內容還有待更加深入的調查和整理。

主治疾病:

本法可用於跌打損傷、風濕疼痛、頭痛身痛、脘腹疼痛等許多種病症以及被人點穴所傷的治療。

注意事項:

1.本法一般要通過師父的親傳身教和經過特殊的訓練者才能施術。

2.選穴要準確,手法的輕重要適當。

減燙術

方法簡述:

苗醫有一種減輕因燙傷所致疼痛和傷害的辦法,如在被燙後立即摸捏耳部,口中默念咒語,一般的輕度燙傷就會明顯減輕或消失。

治病原理:

從現象上看,基本上屬於一種心理方麵的安慰性治療,事實上並非如此簡單。雖然念咒語起不到實質上的止燙作用,但摸捏耳部止燙是有科學道理的。現代醫學證明,人的耳垂部位有個“麻醉點”,對於燙傷之類的疼痛和不適確有比較明顯的效果。

操作方法:

當受到水火燙傷時,用手摸捏耳垂。一些苗醫要配合咒語使用。

咒語:“燙臉燙手,燙頂罐燙榷,燙你不要燙我。”說完立即用手摸捏耳朵,反複幾次。

主治疾病:

輕度水火燙傷。

相關介紹:

減燙術方便而實用,但主要用於受傷不重的情況。

實際上,苗醫在治療燒燙傷方麵多用藥物治療,並創製了許多功效顯著的秘方驗方,對於較大麵積的燒燙傷無需作無菌隔離,不僅不會引起感染,而且康複速度快,多不留疤痕,值得深入研究。下麵介紹幾個治療燒燙傷的單驗方:

方1.釣魚竿為細末,先用雞毛給傷處抹菜油,再撒上藥末。

方2.岩川(岩黃連)、八月瓜根、釣魚竿、麝香共碾末,以米湯調成糊狀,用棉簽蘸藥塗患處。

方3.強盜九杆子碾末,先於燙傷處淋些煤油,然後撒上藥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