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家人保健我護航(2 / 3)

580麻煩來了:浴室或室內其他地麵濕滑,很容易讓人摔倒扭傷。扭傷通常伴隨著受傷部位的青紫與水腫,會使得行動困難。

妙招來了:

1在扭傷發生的24小時之內,盡量做到每隔1小時用冰袋冷敷1次,每次半小時。將受傷處用彈性壓縮繃帶包好,並將受傷部位墊高。

224小時之後,開始給患處換為熱敷,促進受傷部位的血液流通。不要隨意活動受傷的關節,否則容易造成韌帶撕裂,恢複起來相對比較困難。

581麻煩來了:鼻子流血是由於鼻腔中的血管破裂造成的,鼻部血管相對較脆,因此流鼻血也是比較常見的小意外。

妙招來了:身體微微前傾,並用手指捏住鼻梁下方的軟骨部位,持續約5~15分鍾。如果有條件的話,放一個小冰袋在鼻梁上也有迅速止血的效果。不要用力將頭向後仰,這會使鼻血流進口中,既不安全也不衛生。要注意的是,如果流鼻血的次數過於頻繁且毫無原因,或伴隨著頭疼、耳鳴、視力下降以及眩暈等其他症狀,那麼務必去醫院診治。

582麻煩來了:說話快時進食常會發生噎食,特別是有寶貝的家庭也常會碰上孩子在進食時玩耍,異物突然阻塞呼吸道。一旦孩子噎食,不少家長首先會去醫院——專家指出,如果噎食造成窒息,4分鍾內不解除,往往會因嚴重缺氧、心跳驟停而死亡!

妙招來了:一旦異物阻塞氣道而不能呼吸時,應讓患者俯伏在家人雙腿上,讓其胸部和頭部低懸。一隻手扶住其外側,用另一隻手有節律地拍擊其兩肩胛間的背部,使氣道內阻塞物脫離原位。如果患者開始咳嗽,則暫停拍背。若咳嗽變弱,應重複上述過程,直到異物吐出為止。

583麻煩來了:由於忙亂、粗心等原因導致吃錯藥、過量服藥甚至誤服毒物時,應該怎麼辦?

妙招來了:不要過分緊張,首先弄清楚吃的是什麼藥,然後根據誤服藥物的不同而采用相應措施。如果是過量服用了維生素、健胃藥、消炎藥等,通常問題不大,隻要大量飲水,使之從尿中排出或將其嘔吐出來即可。若是大量服用了安眠藥、有機磷農藥、石油製品及化學液體等毒性或腐蝕性較強的藥時,應立即去醫院搶救,同時應立即催吐及解毒。要讓病人大量飲用溫水,用手指深入口內刺激咽部催吐。如此反複至少十次,直至吐出物澄清、無味為止。

584麻煩來了:煤氣中毒可分為輕、中、重三度。輕度在脫離中毒現場後,吸入新鮮空氣,症狀會迅速消失;中度中毒經及時搶救可較快清醒,以後沒有後遺症;而重度中毒很危險,並常留有後遺症。如果發生煤氣中毒,該怎麼應付?

妙招來了:如發生煤氣中毒,應先將患者撤離現場,移至通風良好處,若呼吸停止,宜立即進行人工呼吸,應注意吸出患者口腔及呼吸道的分泌物,以保持呼吸道通暢。

585麻煩來了:燒、燙傷是家庭常見意外,生活中,以火燒傷和熱水、熱油等燙傷最為多見。許多患者在受傷之後愛在創麵上塗抹香油、醬油、黃醬、牙膏等,其實這些東西並無任何治療燒燙傷的作用,且隻能增加傷勢。紫藥水也不宜抹,因其著色重、不易洗淨而易影響醫生判斷傷情。

妙招來了:發生燒、燙傷後應迅速局部降溫,涼水衝洗是最切實可行的方法。據傷的程度來定衝洗時間,以脫離水源後疼痛已顯著減輕為準。如傷情較嚴重,也可以用冰塊、冰棍兒甚至冰箱裏保存的凍豬肉冷敷。對於酸、堿造成的化學性燒傷,也應以清水衝洗。

586麻煩來了:魚刺卡住了喉嚨,該怎麼辦呢?

妙招來了:魚刺卡喉嚨時,不能采用大口幹咽飯團的辦法,試圖將魚刺推壓下去。這樣做,細軟的魚刺可能僥幸被帶進胃內,但大而堅硬的魚刺有可能因此越紮越深,甚至刺破食管或大血管,造成嚴重的後果。可將橙皮切小塊,口含慢慢咽下。或含化2片維生素C片,徐徐咽下。如還覺得不適,應立即用湯匙壓住患者舌頭的前部分,在亮光下仔細察看舌根部、扁桃體、咽後壁等,盡可能發現異物,再用鑷子或筷子夾出。如是孩子不好處理,應盡快去醫院診治。

587麻煩來了:昏迷病人如何護理?

妙招來了:昏迷病人忌仰臥,應使其側臥,防止口腔分泌物、嘔吐物吸入呼吸道引起窒息。更不能給昏迷病人進食、進水。

588麻煩來了:腦出血病人如何護理?

妙招來了:腦出血病人忌隨意搬動。如有在活動中突然跌倒昏迷的情況或患過腦出血的癱瘓者,很可能有腦出血,隨意搬動會使出血更加重。應平臥,抬高頭部,即刻送醫院。

589麻煩來了:腹瀉病人如何治療?

妙招來了:腹瀉病人忌亂服止瀉藥。在未消炎之前亂用止瀉藥,會使毒素難以排出,腸道炎症加劇。應在使用消炎藥之後再用止瀉藥。

590麻煩來了:發現有人觸電後如何急救?

妙招來了:觸電者忌徒手拉救,如發現有人觸電應立即切斷電源,或用幹木棍、竹竿等絕緣體挑開電線。

591麻煩來了:傷口處理的正確方式是什麼?

妙招來了:以往傷口處理常是雙氧水、碘酒、紅藥水、紫藥水塗得“姹紫嫣紅”的,但這些消毒藥水會破壞肉芽組織,減少白血球活性。消毒是必要的,但要迅速,馬上用生理鹽水把這些消毒藥劑衝拭為好。除非傷口感染已發生,不然不用抗生素,即使是局部的抗生素藥膏,也會影響傷口愈合,重要的是用生理食鹽水衝、衝、衝。傷口的愈合,必須有“氧”,氧為形成膠原蛋白所必需,所以傷口要能接觸到空氣,包紮物不能太嚴實,至少要留有一定的空隙才對。也不用每天換藥——傷口隻要保持清潔即可,頻繁換藥反而使傷口易受汙染,且破壞剛剛長好的組織,加重瘢痕的形成。

592麻煩來了:怎樣用天然方法改善牙黃、牙斑,緩解牙痛?

妙招來了:天然牙膏及牙粉、牙刷隨著佛教傳入中國。東漢高世安所譯《佛說溫室洗浴眾僧經》中講到洗浴所需的七種用具,其“六者楊枝”,便是將楊枝的一端打造成刷狀,蘸藥或香料刷牙。至今,還有一些印度人有咀嚼楊柳嫩枝來清潔牙齒的習慣(即“晨嚼齒木”)。古人自製的牙膏及牙粉成分天然,對口腔全無害處。

1用食鹽120克,杏仁(用水浸泡去皮)30克,研為牙粉。

2檸檬皮、橘子皮適量,曬幹後粉碎成牙粉,可以潔白牙齒,並去除口中異味。

3白芷2克,升麻3克,石膏4.5克,羊脛骨灰6克,麝香少許,混合所有材料並研為細末。使用時先用溫水漱口,然後用牙刷沾牙粉擦牙,可以潔白牙齒,改善牙黃、牙斑,緩解牙痛。

593麻煩來了:有什麼天然祛暑好方法?

妙招來了:

1“平安散”

在中國古代,儒生多懂中醫。古典小說《鏡花緣》中就描寫了多九公在海船上,遇中暑患者,便取出自製的“平安散”,令鼻嗅,患者聞過藥末,打了幾個噴嚏,果然神清氣爽。“平安散”的成分是“西牛黃四分、冰片六分、麝香六分、蟾酥一錢,火硝三錢、滑石四錢、煆石膏二兩、大赤金箔四十張”,全是辛涼走散的藥物,對於熱性病非常有效,可以在暑濕季節隨身攜帶。

2消暑用古方——消暑熟水最早的熟水是宋代著名詞人李清照常喝的“白豆蔻熟水”。李清照在夏季常有暑濕脾虛的毛病,於是,她製作“白豆蔻熟水”以化濕行氣。宋代的熟水在宮廷中十分流行,當時的翰林院還曾專門組織禦醫對各種口味和功效的熟水進行品評,排名第一的是紫蘇熟水——紫蘇熟水芬芳怡人,而且能化解滯氣。清代熟水的種類就更多了。據清宮醫案記載,慈禧和光緒的診病處方中,就常見以甘菊10~15克、霜桑葉5~10克、鮮蘆根5~10克等為材料的熟水配方,具有消食消暑的功效。後來,熟水發展成具有各種功效的藥水,如草決明熟水,用於明目通便;金銀花熟水用於清熱解毒,都是夏季良飲。

594麻煩來了:想多了解一些民間驗方小集錦。妙招來了:

汗斑

1生黃瓜蘸硼砂末搽之。

2刺蒺藜一味,研成細末,過篩去刺,用醋調搽,以手指用力推擦黑斑,有良效。

3芋頭葉上露不拘多少,將手蘸露在斑處重擦。

4蜜陀僧、硫黃各1錢,研末醋調,以生薑1塊蘸搽之。

凍瘡

1生薑,不拘多少,搗取汁,入銅鍋內熬濃塗患處,覺熱辣難當,即愈。

2桐油熬熟,調蜜陀僧敷之,效果很好。

3大蘿卜一個,挖空,入柏油或蠟燭油於蘿卜內,放爐火上炙熟,候冷,取油搽患處,或加白芨末搽之,能治一切凍瘡破裂。

痔瘡腫痛

1治痔漏,馬齒莧煎水洗;內服生、熟荸薺。

2苦參、茵陳等分,煎水熏洗,兼治脫肛。

百合

新鮮的百合可以用來炒菜也可以用來熬粥。服用能潤肺燥、清肺熱、滋陰補肺,對於久咳的人非常有益。

菊花

愛美的女性都知道,喝菊花茶是可以養顏的。味道甘苦的菊花,能疏風散熱,解毒明目。此外菊花煮粥可以平肝火,防治頭暈頭痛。

枸杞子

可以補益肝腎、養陰補血,還可以降血糖、血脂、血壓。用於泡茶、煮粥和煲湯。

薏米仁

可以益氣健脾、清熱增白,既是常見的滋補食品又是美容佳品。它對食欲不振有療效,而加蜂蜜調服,可使人的皮膚光澤健美,並能消除粉刺、雀斑。

金銀花

清熱解毒,涼散風熱,加大黃煎成藥液泡澡,有瘦身美容的功效。

杏仁

可以止咳平喘,潤腸通便,潤膚防裂,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礦物質。

紫蘇

可以治療口臭。紫蘇、白芷各12克,生石膏24克,甘草9克。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早晚各1次,可獲顯著效果。

595麻煩來了:腳氣病怎麼治?

妙招來了:紫蘇、獨活、蒼術、檳榔各12克,甘草9克。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早晚各1次。

596麻煩來了:感冒發熱怎麼辦?

妙招來了:紫蘇10克,荊芥5克,加水煎服,早晚各服1次。若在庭園內種有紫蘇,也可采新鮮紫蘇葉15~20克,用冷水洗淨,加水煎汁1碗,分2次服。

597麻煩來了:食魚蟹中毒引起腹瀉,該怎麼辦?

妙招來了:取紫蘇葉、紫蘇梗各7克,薑半夏15克,甘草5克,生薑3片,加水煎汁1杯,分早晚2次服用。

598麻煩來了:薄荷都有些什麼優點?

妙招來了:薄荷以全草入藥,主要用來提煉薄荷油和薄荷腦,二者是薄荷發揮作用的主要成分。薄荷具有醫用和食用雙重功能,主要食用部位為莖和葉,也可榨汁服。在食用上,薄荷既可作為調味劑,又可做香料,還可配酒、衝茶等。由於薄荷屬於喜水又喜陽的植物,因此,為確保家養薄荷的藥用質量,其生長環境也不應忽視。若需收藏幹品,采下葉片洗淨曬幹,隨用即可。

1薄荷粥

鮮薄荷30克或幹品15克,清水1升,用中火煎成約0.5升,冷卻後撈出薄荷留汁。用150克梗米煮粥,待粥將成時,加入薄荷湯及少許冰糖,煮沸即可。功效:清新怡神,疏風散熱,增進食欲,幫助消化。

2薄荷薑茶

薑2塊,鮮薄荷50克,鮮蔥3條,加2碗水煎,煎至水減半,即趁熱食用。功效:可治療傷風鼻塞、打噴嚏、流鼻涕等症。

3薄荷雞絲

雞胸脯肉150克,切成細絲,加蛋清、澱粉、精鹽拌勻待用。薄荷梗150克洗淨,切成同樣的段。鍋中油燒至五成熱,將拌好的雞絲倒入過一下油。另起鍋,加底油,下蔥薑末,加料酒、薄荷梗、雞絲、鹽、味精略炒,淋上花椒油即可。功效:消火解暑。

4薄荷糕

取糯米、綠豆各500克,薄荷15克,白糖25克,桂花少許。先將綠豆煮至爛熟,再加入白糖、桂花和切碎的薄荷葉做成餡備用。把糯米燜熟,放入盒內晾涼,然後用糯米飯包豆沙餡,用木槌壓扁即成。功效:清涼,疏風散熱,清咽利喉。

5鮮薄荷黃鱔湯

活黃鱔2條,剖洗幹淨,用水煮熟,加蔥白1根,生薑1片,鮮薄荷20克,水沸即可放調味品和油鹽,湯肉一起吃。每天吃1次,連吃3~5日。功效:可治小兒久咳。

6薄荷蜂蜜茶

將薄荷葉清洗幹淨,切碎,用開水燙一下,涼後放少許蜂蜜。也可放入適量白砂糖或冰糖,自然冷卻。日飲3~5杯,飲用後通體舒坦,精力倍增。功效:解毒敗火,清心利咽。

7薄荷山楂冰

清水煮開,加入薄荷和山楂煮5分鍾(也可加入幾顆烏梅,藥店這幾味都有售),放涼。將薄荷水放入冰箱凍成冰粒,咽喉痛或口幹時取冰粒放於口中咀嚼,可收清涼利咽之效。

8薄荷酒

取薄荷油10克,米酒、黃酒各50毫升,將薄荷油與米酒、黃酒兌在一起,早晚空腹飲用。

9此外,取新鮮薄荷3~5片,可對症治療夏季因上火引起的咽喉腫痛、頭痛目赤及暑熱外感。取薄荷適量,蘸少許涼白開,貼在太陽穴處,可收到清利頭目的作用。取薄荷5克、鮮西瓜皮30克共煎湯,可解中暑輕症。取新鮮薄荷數片泡水漱口或放嘴中輕嚼,可除口臭。

599麻煩來了:蘆薈有什麼栽培技巧與功效?

妙招來了:蘆薈本是熱帶植物,生性畏寒,但蘆薈也是好種易活的植物。蘆薈喜歡生長在排水性能良好,不易板結的疏鬆土質中。一般的土壤中可摻些沙礫灰渣,如能加入腐葉草灰等更好。排水透氣性不良的土質會造成根部呼吸受阻,爛根壞死,但過多沙質的土壤往往造成水分和養分的流失,使蘆薈生長不良。蘆薈最怕積水。在陰雨潮濕的季節或排水不好的情況下很容易葉片萎縮、枝根腐爛以至死亡。食用蘆薈有不少好處,但新鮮葉片的服用也需要注意幾點:

1對於體質虛弱或者脾胃虛寒者應謹慎服用。蘆薈是一種清熱解毒峻下之藥,對強體質(即實證型)比較適宜,而對弱體質(即虛證型),效果可能就不理想,隻有了解適應性後,才能更好地發揮作用。

2服用蘆薈新鮮葉片要適量。成年女性,每天可服用長3厘米、寬4厘米的蘆薈葉肉1塊。強壯男性,可適當增加(一般可加10%~20%)。小孩和老人,則應酌情減少。妊娠和經期的婦女應避免服用蘆薈。

蘆薈的功效

1治療胃及十二指腸潰瘍蘆薈葉搗爛加入一倍量白酒,再加入1/3酒量的蜂蜜,攪勻後放置15天,過濾取汁。每日3次,每次服1酒盅。

2治療便秘

蘆薈葉切細搗爛,每日3次,每次飯前15克溫開水衝服。或每晚睡前取蘆薈鮮葉5克,蜂蜜30克,開水衝服,對便秘患者有很好的治療作用。

3治療眼癢

將蘆薈葉洗淨,以開水燙數分鍾,再剝開葉麵,用其內麵輕擦眼或用其汁滴眼即可。一般滴用3次可愈。

4治療燙傷

根據燒傷麵積取新鮮蘆薈葉片洗淨,剝去表皮後取其膠凍部分,敷於經清潔消毒的燒傷部位,然後用消毒紗布覆蓋、固定。當天每1~3小時換藥1次,以後每日換藥2~3次。一般1~3小時內疼痛即可減輕或消失,紅腫逐漸消退。經2~8天痊愈,不留疤痕。

5治療複發性口腔潰瘍

將新鮮蘆薈葉洗淨烘幹,研成粉末塗在口腔潰瘍處,每日4~6次,一般5~10天可愈。用蘆薈治療複發性口腔潰瘍不僅見效快、療效高、簡便易行,而且無毒副作用。

6治療咯血、吐血、尿血

蘆薈花6~10克,水浸泡去黏汁,水煎服。可加白糖適量。

7治療甲溝炎

鮮蘆薈葉搗爛取汁塗患處,或將鮮蘆薈葉焙軟剖開,套於患指。

8治療濕癬

蘆薈液汁烘幹研末敷患處。

9治療膿瘡

將蘆薈葉片用清水洗幹淨,然後切下,用藥棉抹幹待用;再將患處用藥皂洗幹淨,根據患處的麵積大小,用消過毒的小刀切下一片蘆薈,貼於患處,最後用醫用膠布將它固定,每天換2~3次,一般3~5天膿瘡即消退。

10治療蚊蟲叮咬

取新鮮蘆薈葉片洗淨,從中間分開,剪去邊上的刺,直接塗在被叮咬處,立刻見效。

11治療腳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