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分令人憂傷,當時帝國普通老百姓的信仰隻有兩個:一,期望年年風調雨順,以便有個好收成,用來填飽肚子和上繳稅負;二,當風不調雨不順的時候,他們期待挽狂瀾於既倒的救星。這是帝國百姓們,終其一生所支撐自己全部信念的信仰。事實上,不僅千百年前的東漢帝國百姓們如此,即便放之今日,雖然衣服變了、知識變了、認知變了、武器變了、交通變了,但信仰似乎沒多大改變。我們終其一生的信仰與他們幾乎沒什麼不同:去******信仰,賺錢才是王道。
當曹操來了以後,見到那些濟南國的大小官員垂足頓胸、痛哭流涕,一個個感歎曹操來晚了的時候,你要信了,那就是傻瓜了。曹操明白,這隻是各取所需而已,官員們表演完了,可以安心做官,該把上司拉下水的拉下水,然後該一起貪汙的一起貪汙,所以曹操不是傻瓜,在上任之前,他把濟南國的情況大概摸了一遍,也就是所謂的私訪。
一天,曹操輕騎簡從,經入了濟南國境。經過一座小橋的時候,有人攔住了他。不是地痞,也不是惡霸,而是自己人——衙役。
攔住他的原因是要“過橋費”,這是尼瑪什麼理論?你以為這是西曆的中國,過某一段橋和路還要收費?但更令曹操感到憤怒的是,收取的費用還打著官方的旗幟!曹操畢竟是曹操,便對那些衙役說:既然這樣,那我回去了。衙役也許平時沒見過這樣的人,或者不忍煮熟的鴨子跑掉,就幽默了一把:回去?您可真夠天真的,沒看到你的腳已經踩上來了嗎?回去可以,錢是要交滴。
沒辦法,看來往前走或者退回去,這些錢是免不了的。無奈,曹操的隨從規規矩矩的交了錢,但是曹操還是索要了收費的憑證——竹籌。就這麼一路走,一路“被收費”,轉悠完畢,竟然積攢了半馬褡竹籌。隨著竹籌的越來越多,曹操的怒火也越來越盛,心中的一個認識也越來越清晰:貪官,必須要清除!這件事情告訴我們,告禦狀之類的把戲還是省省吧,要想徹底廢除陋習,還是讓那些當權者享受一下陋習。
懷著這樣的怒火,曹操見到了這些大小官員,好戲上演了。做為剛出道時就敢打死當時皇帝身邊的大紅人蹇碩太監叔叔的曹操,如今做上了濟南國相,要是不鬧騰的天翻地覆,那就沒王法了。
曹操跟這群以後的手下見麵了,然後大家開了一個會。
與會大小官員在熱烈的氛圍中,和新任國相曹操同誌,就如何將曆史悠久的濟南國發展的更好、更快,如何解決老百姓的迷信和奢侈的祭祀風潮,以及是否應該收取過橋費等問題進行了商討。
會上官員發言熱烈,他們認為,祭祀風潮不應杜絕,因為那是將濟南國發展的更好更快的前提條件,畢竟來說,他們一直貫徹落實朝廷下發的相關文件的指示精神。而至於過橋費等關乎自家財產上升與否的直接問題,與會官員一致認為,這是沒必要、不應該、更不允許取締的。
會上,曹操同誌認真聽取了各級官員對於濟南國情的報告,並認真分析了各級官員對於自身問題的檢討後做出如下批示:一派胡言、胡說八道、恬不知恥,並讓衙役將這群王八蛋、禽獸、蛀蟲關押大牢,而後就這幾人的問題向朝廷做了報告。
為了填平心中的怒火,曹操在寫那封奏章的時候,特意注明了一句話,他認為皇上看了這句話後,這群人渣必死無疑——以精壯之丁助賊,暗通黃巾餘黨。也就是說,他們把身強力壯的男人交給了黃巾軍,這種行為,可以稱其為“謀逆”是要誅其三族的。信心滿懷的曹操果然得到了令他信心滿懷的回複,同意將這些人千刀萬剮,隻是附加了一句:交給朝廷辦。
至此,濟南舉國震驚,天算是塌了下來,貪官汙吏哭們爹喊娘,曹操之名聲隨之大盛。但有一點曹操似乎沒有注意,那就是這些貪官固然可恨,但為什麼他們貪的人盡皆知,就是沒有人告發呢?其實不是沒有人告發,而是告了也沒用,我就不舉例說明了,因為很快這些人就是鮮活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