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曆史疑案(1 / 2)

曹操之所以焦急,是因為不得不焦急。

跑路的人都有一個心理,那就是總感覺後麵有警察在追自己。而此時的曹操差不多也有此種心理。

隻是,跑路跑的比較匆忙,沒來得及帶足夠的幹糧,而此時,恰是飯時,腹中饑餓可想而知。

正當曹操為難之際,前方隱約看見了幾縷燈光。忽然,曹操轉身對身後的隨從說道:“有飯吃了。”隨即哈哈大笑說:“看來,上天還是不想滅掉我曹操啊。”

原來,此處正是曹操父親曹嵩摯友呂伯奢的家。曹操背負罵名,也由此出。

在《三國演義》中,羅貫中對此事不僅大寫特寫,且以最後曹操的一句:“寧我負天下人,勿天下人負我。”來揭示曹操在滅門之後的心安理得。事情是對的,說法是不對的。

首先,曹操殺呂伯奢是在殺掉其五子之後,即已經知道自己犯下了大錯,為了不給捕捉自己的衙役們留下痕跡,隻能斬草除根。

其次,曹操在造成“呂氏滅門慘案”並沒有說“天下”二字,而是說“寧我負人,毋人負我”。這兩句話的差別有多大,相信識字之人皆知。

再次,曹操說這句話的時候,心情是“淒愴”的。據孫盛的《雜記》,曹操知道自己誤殺後“既而淒愴曰”,說了那句話。

更重要的是,曹操說這句話並非就事論事。意思很明白,就是說算了吧,既然已經殺錯了,那麼後悔是沒有用的,不如坦承點,說明白一點。

我們根據曹操當時的情況,大概可以揣摩一下當時曹操的心理活動。

我已經走頭無路了,疑神疑鬼也好,草木皆兵也罷,為了自己的理想,為了自己的抱負,犧牲點個把人也是可以理解的。而且,我知道自己錯了,但我不會說一些不痛不癢的鬼話,什麼我很後悔啦,我對不起他們啦,我白活了,我走了一條黑道啦。沒意思,更不符合我曹操的性格,既然已經做錯了,那就乖乖說出自己內心的想法吧,理解的就理解了,不能理解的就等等理解,一輩子不能理解的,那也行,反正,我不需要你們的理解。

想罵的就罵吧,我不在乎。

為了印證我揣摩的對錯,我特意采訪了曹操。

我:“我之揣摩,可符君心?”

曹操:“小子安敢輕視我曹某人!吾之悔意豈是你等可知?大丈夫生於人世,豈能無錯?你等後世之人不解我曹操為人,皆是人雲亦雲。想那姓羅的無非崇敬諸葛耳,刻意貶低我曹操。無他法,且讓我殺掉天下羅姓!”

想到若被曹操將天下羅姓殺掉,勢必造成時空混亂的惡果後,我急忙說道:“曹公一生秉直,喜說實話。然而,卻不知,世間之人都喜對他們有利的謊話。若您說一句‘寧人負我,毋我負人’之語,想來您的名聲定好。”

曹操聽後,隻是冷笑一聲:“後世之人?皆是蠢耳!你等亦是!”

我:“....。”

采訪就在這種不愉快的氛圍之中結束。

但是,曹操畢竟殺了人,並且是誤殺,還是滅門,不管用任何理由,任何借口,都難脫其殘忍之性。不過,在此,我想問一句:古往今來,但凡能名留青史之人,幾人不無此心性?而又有幾人敢說出“寧人負我,毋我負人”之實語?

曹操絕塵而去,向著未來前進了。飛馳的駿馬,如血的殘陽,身後的家舍依舊亮著燈光。隻是,自我的安慰,能夠洗刷掉那一灘心血?那一家鮮活的生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