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上帝重新給曹操一個機會的話,我想,他一定會對劉備說三個字:殺了你。如果非要加一個期限的話,我想,曹操一定會加一萬年。
當然了,清香的酒能夠使人愉悅,也能讓人產生幻覺。若是上帝滿足了曹操的願望,豈不是令後世之人少了太多的娛樂。
本著這種心態,和在酒精的相互作用下,曹操開始了漫長的精神之旅。他在想,天下這麼大,不會隻存在一個自己。或許在不同的空間和時間裏,還有另一個自己存在於世,也許或,那個自己在嘲笑現在的自己所作所為也未可知。當空間與時間互相轉換後,曹操奇怪的發現,即便是另一個自己,也無法完全掌握足夠的能量來避免將來發生的事情。
那麼,未來是什麼呢?當曹操將這個問題拋給劉備的時候,劉備表情恭敬,但話語鄙夷的回答道:未來?不就是未知嗎?既然是未知,屬下定然也不知道。
曹操聞言,哈哈大笑,端起酒樽,抬頭一飲而盡,不停地蠕動唇舌,似乎在品咂酒香,也似乎在品味劉備的回答。
天空依舊陰雲密布,一如劉某人的心底。春雨就是春雨,細如針線的蒙蒙雨滴,似在天地之間,布了一道輕紗帷帳,為此時二人的飲酒,平添了別具一格的味道。
良久,曹操說道:非也。豫州所言,乃世人皆知之理。曹某倒是頗曉一些異聞,左右無事,不如說來與此助興如何?
劉備心底埋怨道:你問我幹嘛?您覺得我能推辭嗎?隨即臉色一喜,恭請道:願聞其詳。
倘若未來僅是未知,那又為什麼產生諸多智慧的結晶來預測未來?僅僅是前人對未來的恐懼?我看不盡然。以戰爭為例,即便數倍哪怕數十倍於敵人的兵力,難道就會贏嗎?以政治為例,即便擁有一人之上萬人之下的權利,難道就能確保他人聽命於你嗎?以琴瑟為例,即便你指法高超,難道就能令天下之人皆拜服於你的音符嗎?
因此,未來不是未知這麼簡單,若深處而論,它還代表著諸多命理。它不僅僅是某個時間段,也是一個確定的過程。
在一段時間內,我曾仔細尋找過能夠控製未來走向的辦法,但是很可惜,太多的東西讓我無從提起。我所能做的,便是認真的讀一些書。讓自己的精神世界得到最大化的充足,以便能夠摸索出時間所塑造事件的統一性。
西人愛因斯坦曾創作出“相對論”,更早的還有牛頓“守恒定律”。但是,他們搜尋出的,不過是問題的答案。答案隻能解釋問題,不能解決問題。自他們之後,人類的思維方式盡管千變萬化,卻不曾脫離他們設置的牢籠。何哉?皆因人類將之奉為金科玉律。
夏商周,古三朝,皆是禪讓,乃至春秋,乃至戰國。然,有能者於西方崛起,便是秦。秦王統一天下,便是君王製,成為家天下,傳至如今。何哉?利益耳。倘若豫州不曾想過利益二字作何解釋,那麼,你也不會出現在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