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神秘而瑰麗。端坐在深宮中的劉協,與揮汗在香閨軟床上的曹操,有著相似的心事。心事的名字叫“權利”。基辛格有雲:權利是最好的****。對於劉協來說,權利豈止是****,簡直就是****、是猛藥!他要在通往權利的路上,雙腳狠踩油門,不管不顧的疾奔而去。可劉協不知道,在他前麵的曹操是南牆,直撞得他頭破血流,並明白無誤的讓他徹悟:權利對於自己來講,不是****也不是猛藥,而是毒藥。劇毒無比,險些害了卿卿性命。
董承受到劉協的委托,興奮不已。不興奮是沒道理的,除掉了曹操,就意味著自己對漢室有功,就意味著自己能獲得實際的權利。曹操啊曹操,你幹什麼不好,偏偏要跟聖上作對!我以前幫你,是為了讓你匡扶漢室,不是為了讓你“誆”扶漢室!可董承心裏明白,要想跟位高權重的曹操對著幹,自己一個人是不行的,必須發展地下黨員,入黨要求隻有一個:對曹操心懷不滿的朝中老人。
具體來說,是這兩個人:偏將軍王服、越騎校尉種輯。這兩個人跟董承有著一樣的特點:有名無權,對曹操憤恨已極。而後,董承找到了劉備,並告訴劉備,他們將要動手,是時候站隊了。劉備聽完他們的“除曹計劃”,整個人陷入了沉思:這算哪門子的計劃?殺了曹操就能進行權力再分割?他的軍隊是白養的?讀書人和武夫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太過理想主義。前者是因為知識豐富,後者是因為知識貧瘠。劉備心裏明白,殺人不是請客吃飯,不是描畫繡花,不能這麼理想,這麼文雅。尤其是殺掉曹操這樣的權臣,更是堪比蜀道之難。
可他劉備不敢也不能挑明:一來,自己有著“皇叔”的身份,倘若告訴董承“受累啊您,我站在曹操那邊”豈不是惹來天下人恥笑?二來,挑明了對自己沒什麼好處,此時的自己尚處在龍潭虎穴,羊在虎口,危險之極不是他董承可以理解的。
經過這麼利害分析,劉備微微一笑,打起了太極:殺人什麼的,最不好玩了,望將軍三思三思。董承滿懷期待,睜著淚光閃閃的大眼睛,希望得到劉備的認同,以便入夥。沒成想這廝如此膽小,如此懦弱!也罷,你劉備既然不想要榮華富貴,我董承便不逼你。但,醜話說在前頭,一旦奪權成功,你劉備休想入朝一步!想罷,冷哼一聲,拂袖而去。
關羽看著董承麵色不善的離開,找到劉備問詢原因。
劉備搖搖頭,看著窗外的滿天星光,惆悵道:“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有的人活著,他不如死了。人生在世爭權奪利,害了別人,也終究會害了自己。倒不如莊周之言,泛舟於天涯,相忘於江湖。如此,才是人生的大境界。”關羽不明所以,怎麼大哥說起了心靈雞湯?打算再言,劉備卻擺擺手,示意他不要說話。
不一時,窗外樹影晃動,又倏然停止。
劉備清楚的知道,這是曹操安排的密探,名為“校事”。從古至今,密探為人所惡,為王所喜。觀其原因,不過是對下屬的不放心。這種不放心,是帝王對江山擔憂的一種病態折射。校事不是曹操獨有的,到了後來,吳國孫權將之發揮到了巔峰極致。史載,吳國的校事權利通天,隻對孫權一人負責。如何厲害?身遭誣陷的陸遜最有發言權:“舉罪糾奸,纖介必聞,重以深案醜誣,毀短大臣”。換句話說,隻要被他們咬住了,無論你是平民百姓還是權貴大臣,統統都給咬死,不抽你的筋,也得扒你層皮。
因此,每有談話,劉備都像在說天書。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管你聽懂沒聽懂,反正老子不敢挑明了說。就這樣,才最終得以保全其身,安靜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