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孫策的計謀(1 / 2)

關於這條計謀,是不是看著很眼熟?

沒錯,在《三國演義》第五十七回中,周瑜也想到了,利用假死的消息,欺騙我們英明的、偉大的軍事家、政治家諸葛亮來到江東,打算一鼓作氣把他幹掉。

我們英明的、偉大的軍事家、政治家諸葛亮怎會被這種小兒科瞞騙?不僅帶著悼文,還帶著絕世高手趙雲在身邊,輕描淡寫的就來到了江東。這出戲,羅貫中老師可謂安排的煞費苦心、陰陽怪氣。結果我們知道了,諸葛亮除了念幾句悼文和掉幾滴眼淚外,就收工走人了。

在現實世界中,此次的孫策假死,隻有周瑜,沒有諸葛亮。

換句話說,笮融上當了。

聽到孫策的死亡消息,笮融立即命手下於茲率領一幹人馬,應戰正在逼近的孫策部隊。

看來,死亡驗屍報告無論於古還是於今,都挺重要。

尤其是對於軍人。

關於這一點,如今的某超級強國做得相當好:總統大人在得知恐怖分子被梟首後,依舊感到忐忑不安,一直到情報局的兄弟們,將恐怖分子的驗屍報告呈遞上去,總統大人才召開新聞發布會,向外界發布這條消息。

小心駛得萬年船,這句話,無論置於何時、何地、何國,永遠都有它的市場。

於茲興奮的開足馬力,前去殲滅孫策的步兵。

來到陣前,於茲很高興,因為孫策的步兵滿打滿算隻有幾百人。

落水狗是要打的,是不打白不打的。

很高興的於茲很高興的發出了進攻的命令,結果沒有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孫策步兵不堪一擊,一觸即潰。

很高興的於茲很高興的發出了追擊的命令,結果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之外,孫策的步兵不跑了,轉身迎戰。

笑容僵硬的於茲雖然不明白咋回事,但知道一條鐵律:凡是違反兵家常態之事,於此時隻需大喊一聲“中計啦”!保證你敗的也有尊嚴。

於茲深知這一點,可還沒喊,腦袋就搬家了。

大概,於茲是沒學過算數的。

孫策的主力是騎兵,其次是步兵。跟於茲對戰的隻有步兵,沒有騎兵。那騎兵去哪了?

很簡單,去搞埋伏了。

孫策率領埋伏已久,早就憤怒的騎兵,衝著於茲就去了。

過程很殘忍:斬殺千餘人。結果很簡單:來到了笮融的軍寨前。

通過此事我們要明白一個道理:義務教育是多麼的重要啊!尤其是對於手握權力的人來說,不會算數不僅影響生活,還有可能影響生命。

笮融看到活蹦亂跳的孫策,心中及其憤怒。憤慨是有道理的,畢竟,孫策欺騙了自己的感情,斬殺了自己的軍隊,讓自己差點成為光杆司令。

可隻是憤怒是不行的,因為孫策已經率軍來到了寨前。雖然進攻不咋地,可笮融也不是白給的,他之所以橫行軍界許多年,也是有看家本領的——防守。

多少年來,人們永遠在稱頌進攻的軍人,認為他們是英雄。事實上,防守對於軍人而言,同等重要,甚至要比進攻還要重要。理由很簡單:“打不過就跑”是流行軍界的真理,可你跑,敵人就傻乎乎的不追嗎?敵人追你,你跑哪去?總不能率領一幹人馬到處轉悠吧?隻能跑到城裏等敵人。所以,會了防守的手藝,保命是沒問題的。一邊看敵軍攻城的表演,一邊等待援軍,如何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