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月旦評的真相(1 / 2)

孫策當然不知道具體情況,此時的他隻有一條信念:擋路的,都是路障!

而路障,是需要清除幹淨的。

劉繇的部將們聽說太史慈來了,一個個喜出望外,共同向劉繇提意見:子義為人剛猛,一人獨戰黃巾幾百人,如入無人之境,如此英雄,還望太守能夠知之任之用之信之!

這種建議,不得不說,很雞賊。

言外之意是這樣的:孫策很牛,我們很弱,戰,是死,不戰,亦死。大丈夫死有重於泰山,有輕於鴻毛。為江山社稷而死,如泰山之重,為私人仇恨而死,如鴻毛之輕。我們作為戰場老油條,自然不想就這樣送死。能人,當有能人磨。很顯然,不管是能力也好,戰鬥力也罷,我們都是不足五的渣渣,還是讓太史慈上吧。

麵對著手下那一雙雙淚光閃閃的大眼睛,和忠誠無比的臉,劉繇拒絕了。

竟然拒絕了!手下們傷心欲絕,爭相討要一個說法,且必須是能夠說服他們的說法。

劉繇倒也幹脆,沒說什麼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什麼先喝酒再桑拿,讓太史慈熟悉熟悉工作環境先,再說領軍打仗這種低檔次的話,而是語重心長的說起了一件陳年往事。

事情的起因,還得說到許邵,許半仙的預言上:某一日,年輕的太史慈帶著禮物,跟曹操一樣,來許邵這裏,想要共同談談自己的未來。許邵知道他的來意,也沒要太史慈的生辰八字,便直言不諱道:“你的能力一般,建功立業就別想了,安安靜靜的做官吧。”

聽到許邵這樣說,太史慈很傷心(擱誰身上都一樣的心情)。

現在,劉繇也很傷心。

因為,劉繇屬於那種拿著雞毛當令箭的人。他將許邵的評人之言,看的如同聖旨一樣重。

既然許邵許半仙都說太史慈沒能力了,那我還重視個屁啊?雖然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有的同學可能很奇怪,為什麼許邵對曹操的評論沒這麼直接,而是躲躲閃閃,欲語還休呢?

恭喜你,你已經朝著許邵的預言真相邁出了一大步。想站起來發言的同學還是坐下來吧,我將這個秘密點破就可以了。

歡迎收看《走進科學之許邵預言的背後真相》。

這個真相就是,看身份說話。

許邵的“月旦評”說白了,就是給各個階層的頂尖人物的後代設立的。比如,你是司空的兒子張三,許邵就可以評定你為人才。道理很簡單,司空啊!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啊!這麼臭屁的官職,這麼雄厚的政治資本,你就算是個傻瓜,你爹也得給你安排個一官半職吧?都當上官了,這不是人才是什麼?

相反,你是平民的兒子張三,許邵就會無奈的搖搖頭,抱歉的說道:“對比起,你還是回家種紅薯吧。”

同樣一個人,差別咋就這麼大呢?

因為,許邵將四周的人情世故摸清楚了。

東漢的政治製度,大體來看,是給門閥們準備的,這在前麵已經說過了。換句話說,門閥製度最大的好處就是壟斷:你的位子傳給你的兒子,你的兒子傳給你的孫子,隻要香火不斷,就子子孫孫無窮匱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