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繇口中的所謂偵察兵,平時也就一閑差,騎著馬圍著自己的勢力範圍跑一圈,一天任務便算完成。
可閑差,也就是“平時”。太史慈來得時候,是非常時期。
原因前麵已經說了,孫策馬上就要打過來了。
在開打之前,孫策決定先開個會,商議如何進攻比較有利於己方。
與會者包括周瑜、黃蓋、韓當等,東吳政權的早期老人。
在友好而又緊張的氛圍裏,這些將領交換了不同意見。
一方認為,此時應該直接派出騎兵,讓步兵緊隨其後,一路掩殺至曲阿。
一方認為,江東多水,不利於騎兵作戰,必須將劉繇的勢力範圍探查清楚,以利於行軍。
孫策認為,第一套方案太過激烈,第二套方案可行。於是拍板決定,帶上幾個人,前去查看劉繇勢力。
各大將領開始有條不紊的挑選士兵,可孫策攔住了他們:“我說的是,我帶上幾個人,去前線查看。”
眾將領一愣,醒悟過來後,紛紛勸道:你是決策者,怎能親自上陣?使不得使不得,這種粗活,還是交給我們吧。
孫策微笑著拒絕了他們的好意,並說出了一個拒絕的理由:“現在的我們才剛開始起步,分什麼決策者和執行者?況且,我有一身武力,你們卻要我安坐木椅,這不是讓美人獨守空閨嗎?”見這些將領哈哈大笑,孫策一臉嚴肅且真誠的說道:“為將之道,在於調動全軍,即便力竭,也要戰死沙場。先父如此,我亦如此。等什麼時候我們塵埃落定了,再說主與將之分吧。”
孫策為了確保不讓劉繇發現自己的行蹤,隻選了十三個人隨行。
人少,並不意味著戰鬥力弱。相反,這些人幾乎都可以稱得上身經百戰。如,黃蓋。
人選好了,接著是選路。
孫策一指:“就按著這條路去吧。”眾將領默然。從常規意義上講,這條路可以保證孫策等人的最大安全。
可惜,這隻是理論。因為,孫策等人要經過的,其中一個地方叫“神亭”。
很巧,太史慈的偵查路線,也要經過一個叫做“神亭”的地方。
也就是說,孫策和太史慈,在神亭相遇了。
敵我雙方相遇,自然沒什麼客氣的,也不像武林人士一樣,講究什麼點到為止。他倆心中隻有一個共同的信念:打死對方,早死早算。
而孫策之所以選擇神亭,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孫堅曾經路過神亭,並在此處商議天下大計。
神亭,今天的薛埠鎮神亭村。
這裏風景優美,在當時的吳郡西郊。地麵平闊,十分適合談天論地,縱古說今。
當然了,在孫策看來,這裏有著一段不平常的記憶。
來到神亭,孫策下馬獨行,仿佛孫堅的大氣慨然曆曆在目,一如昨日。可還沒來得及傷感落淚,就被太史慈喚回了現實。
大煞風景!孫策怒吼一聲,轉身上馬,奔著太史慈就去了。
太史慈讓手下立馬等候,挺直腰板問道:“你就是孫策孫伯符?”
古人交戰,也沒有對方首領的照片,在不是大規模戰鬥之前,都得先問清楚,免得造成不必要的誤傷。
這種頗具武俠精神的行為,在今天基本看不到了。熱兵器時代,有手槍、火箭筒、大炮,再不行,發倆導彈。還不行,原子彈伺候。畢竟,如今的信息業太過發達,想要知道對方首領的樣貌,也僅僅是一杯茶的時間。
比如某超級大國對付恐怖分子時,為了讓士兵記住恐怖分子的樣貌,以便隨時狙擊,單獨印製了一副撲克,在工作緊張之餘,還能打牌取樂,不失為一個好辦法。
孫策聞言,回應道:“我就是孫策,你是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