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我的土地誰做主?(2 / 2)

而體製之所以形成,前麵說了,是因為體製製定者,就是體製受益者。

所以,我們縱觀曆史,就會發現,大部分朝代的造反者,都是出身農民。因為,他們是體製最終的受害者。

及至隋唐,出現“科舉製”打破了士族壟斷的怪圈,但依舊沒能打破農民造反的現象。因為體製不變,一切都是空談。

到了近代的土改運動,才終於將這種死循環打破,當真是善莫大焉。

因此,千百年來,史書上的文字其實是一個大大的問號:“我的土地誰做主?”

所以,我們看到了曹操對士族的毫不手軟,這幫敗類把持朝政也就算了,偏偏因為他們,扯出了地方豪強,這些不聽話人群。也所以,孫策在擊敗劉繇、趕走嚴白虎後,目光投向了地方豪強和他們真正的主子,士族階級。

按照現在的說法,孫策就是一個攪局者,甘當攪屎棍,把江東舊有的局麵,徹底改變。

沒辦反,所謂不破不立,隻有打擊了這些欺軟怕硬的混蛋,才能真正立足江東。

於是,孫策開始引兵打壓豪強,一旦抓住,戴高帽、遊街那隻是小兒科,打死不算,打殘熱身,打趴下才是硬道理。

江東豪強從此陷入水深火熱之中,他們顫抖著等待著孫策到來,然後“哢嚓”腦袋落地,接著是自己的家人、朋友、親戚,直至家族。

這種激進式的政治行為,在孫策時期,的確取得了好的結果,但禍根也就此埋下——孫策不懂,要想徹底改變壟斷,隻能從體製上下手。體製不變,則士族將如野草,春分吹又生。

你今兒殺了張三,明天就會冒出李四,殺了李四,馬上出現王二麻子。而且,由於你殘忍的手段,勢必導致輿論上的倒戈,“暴君”字眼,便不絕於史書。到了這種地步,他們隻能自發的組成聯盟,即便殺不了你,也要殺你後人。所謂君子報仇,十年不晚,對於這類人來講,絕不是泛泛之談。

因為,東吳最後的滅亡,就是基於這一點。

孫策是個優秀的軍事指揮者,但的確是政治上的低能兒。他不明白,軍事打壓隻能起到一時之快,卻能埋下萬世之禍。政治家的事兒,能用軍事解決嗎?

得罪什麼人不好?偏偏得罪這幫能文善舞的士族階級。你看著吧,你活著的時候還好點,等你死了,他們立馬跳出來,著書的著書,立說的立說,不黑死你,如何解恨?

於是我明白了,史書上歌頌的未必是偉大的,史書上鄙夷的未必是渺小的。看史書,要站在當事人的角度去看待問題,不然,也隻能被別有用心的前輩們,忽悠你了。

之所以不厭其煩的、絮絮叨叨的講這麼多,其實就是為了說明,士族是不好對付的,豪強也不是殺完就能了事的。要想鞏固一個政權,必須從政治上下手。大棒隻能讓人害怕,紅棗才能讓人感動。

孫策揮了揮大棒,眼含笑意的看著那些拜倒在自己腳下的豪強,然後對他們說:“不要感到怕怕嘛,不聽話,還有大棒哦,記得好評哦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