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內鬥(1 / 2)

此時的江東已經大半納入孫策的口袋中,剩下的,就是向朝廷表達忠心了。

或問:“朝廷都散了,孫策幹嘛還要費如此心機,向一個沒用的朝廷表達忠心?”

這是一個不需要提出來的問題。原因很簡單,因為民眾名義上還是東漢的子民。第一個掌權,妄圖取而代之的董卓倒下了,原因就在不得人心。這裏的“人”主要指的是那些擁有勢力的士族和軍閥。接著,擁有世家大族身份的袁術稱帝,依舊不得好死,這就是心態問題了——舊皇未死,你竟敢稱帝!打算做第二個王莽嗎?

如果沒有記錯,王莽結束了西漢的名稱,赤眉綠林又結束了王莽的性命。而這一切的輿論點,就是不肖逆臣,篡漢奪權!

說來說去,無非是觸及了自身的利益。如果袁紹、曹操,哪怕天下任何一個人,能夠有機會坐上那把椅子,恐怕比袁術還積極。袁術唯一做錯的,或者說,無數想要翻身臣子把君做的野心家們失敗的地方,就是沒徹底搞好輿論戰。

想當年漢光武如此英雄,不也是靠著輿論戰,把巴蜀皇帝公孫述給擊潰了?

所以,袁紹、曹操這倆死對頭,當時中國最強大的軍閥,都沒有公然稱帝。而到了子輩的曹丕那裏,經過兩代人的不懈努力,民眾們終於承認,東漢氣數已盡,應該建立新的朝廷,行新的政策,以好結束戰爭,重歸農田,過以前白雲蒼狗的生活。

所以,孫策十分聰明的向朝廷表達了這一願望:我孫策能有今日,都是出於朝廷對我的信任,對此,我孫策十分感激,會認真完成組織交給的任務。

看到這份奏章,曹操挺開心。他目前的主要精力,是對付袁紹,敵人能少一個就少一個,朋友能多一個是一個。因此,為了表現朝廷對孫策的撫慰,封其為騎都尉,爵位承襲父親孫堅的烏程侯,兼任會稽太守。

孫策大感開心,朝廷的下發的文件,就等於公開承認了孫策的身份。從此,孫策再也不必繼續流浪,他開始尋找歸屬。這個歸屬,還是身份。

孫策得到了朝廷的認可,雖然很開心,可覺得爵位太低,最好能給個將軍的稱號。頒發朝廷旨意的欽差大臣察覺到了孫策這種微妙的失落感,這是一個十分膽大且聰明的人,他通過朝廷的一紙詔書,隻言片語,便斷定出,朝廷對孫策的拉攏和重視。

因此,這人大包大攬的對孫策說道:“孫太守不必感到難過,想要將軍還不是我一句話?按朝廷旨意,封孫策為將軍,領江東!”

曹操聽後,感到渾身冰涼:孫策還未入夥,就敢討價還價?要是入夥了,是不是還想要我的位子啊!但是為了顧全大局,曹操隻能違心承認孫策將軍的身份,並賜給他領地名字——吳。

從此,“吳”這個字,獨屬於江東孫氏。

而孫策敢問曹操要價的籌碼,就是朝廷旨意上的最後一句話:即日,孫策與呂布、吳郡太守陳瑀一道,攻打逆賊袁術。

流血是入夥的前提,要價是流血的前提。在世間廝混已久的孫策,對這個道理,理解的十分透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