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潛伏(六)(1 / 2)

張弘這個人還是有能力的,不然,不會成為刺史。縱觀其為人,隻是有兩個不會罷了,那就是這也不會,那也不會。

??因此,聽到陳登將下邳包圍後,他立即想到了投降。

投降的禮物,就是陳登的三個弟弟。

陳登當然欣喜的接納了這個叛降者,並答應,一旦殺掉呂布,自己就會向朝廷表功。??

緊接著,曹操率軍來到下邳,並聽劉備之言,殺掉了呂布。

?呂布在亂世玩了一輩子,終究將命給玩了進去。

陳登絲毫不會為其感到憐惜,原因正如開篇所說,呂布是個對“人情世故,多有不知;人間冷暖,多有不達;人情洶洶,多有不察”的人。不僅殘暴,還很愚蠢。??

?至此,陳登的“潛伏”終於有了一個漂亮的結尾。可見,“君子報仇,十年不晚”並非隨便說說而已。呂布也終於因為自己的愚蠢,而付出了最為慘重的代價。

曹操?高興的封陳登為“伏波將軍”,但依舊讓他領廣陵郡。

有的人定然感覺奇怪,怎麼都將軍了,不去中央任職,卻還是一方太守?

其實不用感到奇怪,因為這個結果,是曹操精心策劃的大戲帷幕。

這出大戲的名字,叫“阻擊孫氏”。

??他要利用陳登的能力,來成為江東孫氏北上的路障。

若想徹底了解曹操這出戲的精髓,我們還要先從“伏波將軍”的名號說起。

將軍,意即軍隊最高統帥。如果這是一個門派的話,旗下會有很多弟子。

?開曆史之先河,也就是第一個“將軍”的出現,還要追溯到春秋時代。彼時,將軍之銜,並非獨有,而是為卿兼職。也就是說,春秋時期的中國,並沒有專職的將軍,一旦兩國交戰,文官之最,要兼任武官之最。這種現象,可以理解為彼時戰爭少,朝廷不需要額外的浪費資源。

?過了春秋,至戰國時代時,因為戰爭的巨量增加,各個國家不得不安排人才,專職將軍之位。將軍這個門派,開始顯露出強大的生命力。為了配合戰爭的需要,戰國時期,國家在將軍之下,又設立了前、後、左、右四大將軍。

秦朝一統天下,延續了戰國時代的這種設立。

西漢之初,天下太平,也同樣延續了戰國時代的這種設立。??

?時代在發展,人類在進步,情況不一樣,需求自然也不一樣。到了漢武帝時期,對匈奴的打擊,愈演愈烈,需要的軍事人才,也愈來愈多。因此,在前、後、左、右四大將軍之下,又設立了一個“中將軍”。至此,前後左右中,這些中國方向,都用光了,可需求還在進一步加劇。

?怎麼辦?

聰明的中國人,想出了一個絕妙的解決辦法:既然方向用光了,那就加一些前綴。

於是,將軍門下,??英才輩出,什麼樓船將軍、材官將軍、將屯將軍等等,全都給設立了出來。其中,就有陳登所任的伏波將軍。

後來,戰爭的次數?、規模還在持續擴大,於是就出現了領軍將軍、護軍將軍等職位,在這些將軍之下,還有左衛將軍、右衛將軍、驍騎將軍、前軍將軍、後軍將軍、左軍將軍、右軍將軍等,典掌禁軍,各有職司,其餘諸號將軍名為朝中大臣和地方長官的加官,雖然也領軍兵,但不是專職的軍事統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