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章 痛經(1 / 1)

婦女在經期或經期前後,出現嚴重下腹部疼痛或其他不適(如惡心、嘔吐、頭痛、暈厥等),影響日常工作及生活者,稱為痛經,亦稱“經行腹痛”。自初潮開始即出現者,稱原發性痛經。多見於未婚、未孕的婦女,常無明顯的器質性病變。以後出現者,稱繼發性痛經,多繼發於盆腔的器質性病變,中醫認為痛經的發生,主要是氣血運行不暢所致。其病因主要有氣血瘀滯、寒濕凝滯、肝鬱濕熱、氣血虧虛及肝腎虧損等。痛經的治療原則以調理衝任氣血為主。

【便方1】生薑、艾葉各10克,紅糖30克。

【製用法】水煎服。

【適應證】痛經。

【便方2】艾葉、棉籽各1把。

【製用法】新瓦焙幹研為粉末,用醋調服10克。

【適應證】痛經。

【便方3】丹參9克,香附、玄參各15克。

【製用法】水煎服。

【適應證】痛經。

【便方4】穿山甲18克,製香附9克。

【製用法】水煎,於行經前服。

【適應證】痛經。

【便方5】生薑適量。

【製用法】取生薑切成碎末,加水煎湯,倒入幹淨搪瓷盆中,坐熏。從月經第1天開始至月經結束,每晚熏1次,連續熏3個月基本痊愈。

【適應證】痛經。

【便方6】黑木耳6克,糖適量。

【製用法】加水煮熟食用。

【適應證】痛經氣血不足證。

【便方7】桃仁15克,元胡、薤白各10克,粳米50克,黃酒20毫升。

【製用法】上藥洗淨加水及黃酒煮至米熟服食。

【適應證】痛經氣滯血瘀證。

【便方8】山楂10克。

【製用法】水煎服,每日2次。

【適應證】痛經。

【便方9】丹參12克,綠豆30克。

【製用法】水煎服。

【適應證】痛經。

【便方10】益母草30克。

【製用法】焙幹存性研為細末,每次服10克,黃酒送服,每日1次。

【適應證】痛經。

【便方11】當歸、赤芍各12克,延胡索、生蒲黃、五靈脂、川芎、幹薑、小茴香各10克,肉桂、吳萸各6克。

【製用法】水煎服。

【適應證】痛經寒濕凝滯證。

【便方12】柴胡、紅花各10克,當歸30克,白芍25克,生蒲黃、枳殼各15克,甘草6克。

【製用法】水煎服。

【適應證】痛經氣滯血瘀證。

Tip:收藏+分享民間便方精華千首,是对网站最大的肯定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