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支氣管炎
急性支氣管炎是由生物、物理、化學刺激或過敏等因素引起的支氣管黏膜的急性炎症。本病多發生於寒冷季節,主要症狀為咳嗽和咳痰,本病一般呈自限性,發熱及全身不適多在3~5天消退,咳嗽常可持續數周。中醫屬於“咳嗽”範疇。急性者可分為風寒、痰熱和燥咳三類。《素問·咳論篇》指出:“五髒六腑皆令人咳,非獨肺也”。治療時當分辨外感與內傷。外感咳嗽以宣肺散邪為主,內傷咳嗽以調理髒腑為主,若虛實夾雜應當標本兼顧。
【便方1】桑皮、銀花、車前草各25克。
【製用法】水煎服。
【適應證】急性支氣管炎。
【便方2】沙參、百合各15克,川貝母3克。
【製用法】水煎服。
【適應證】急性支氣管炎燥熱型。
【便方3】麻黃6克,杏仁、桔梗各10克,浙貝母、瓜蔞、二花、魚腥草各15克。
【製用法】水煎服。
【適應證】急、慢性支氣管炎。
【便方4】金錢草50克。
【製用法】水煎服。
【適應證】急性支氣管炎。
【便方5】桑白皮、枇杷葉(刷去毛)各12克。
【製用法】水煎服。
【適應證】急性支氣管炎。
【便方6】款冬花9克,冰糖15克,茶葉3克。
【製用法】水煎代茶飲。
【適應證】急、慢性支氣管炎。
【便方7】白蘿卜、梨各100克,白蜜50克,白胡椒7粒。
【製用法】將蘿卜、梨切成小塊,置於碗內,加入白蜜、胡椒混勻,蒸熟服食,連用3~5日。
【適應證】風寒型急性支氣管炎。
慢性支氣管炎
慢性支氣管炎是指咳嗽、咳痰或伴喘息,每年發作持續3個月,且連續2年以上,並排除其他原因引起者。根據病程經過,可分為三期,即:急性發作期、慢性遷延期和臨床緩解期。本病後期常出現肺氣腫,最終可導致肺源性心髒病。中醫屬“咳嗽”、“喘證”、“痰飲”等範疇,認為本病的發生與發展與外邪的侵襲,以及髒腑功能失調有密切關係。治療上急性發作期以祛邪為主,治以清熱化痰、止咳平喘;緩解期以扶正為主,尤其注重溫補脾腎之法。
【便方1】棉花根100~200克。
【製用法】水煎2小時以上,分2~3次服。
【適應證】慢性支氣管炎。
【便方2】大蒜、醋各250克,紅糖90克。
【製用法】將蒜搗碎,泡入糖醋中1周,日服3次,每次1匙。
【適應證】慢性支氣管炎。
【便方3】生薑、艾葉、蔥白各等份。
【製用法】水煎服。
【適應證】慢性支氣管炎虛寒型。
【便方4】蘿卜籽10克,核桃肉30克。
【製用法】用冰糖燉服。
【適應證】老年慢性支氣管炎。
【便方5】黑棗2千克,鮮薑1千克。
【製用法】將棗、薑洗淨,用刀背把薑拍碎,然後將棗、薑塊同時放入鍋內,加清水適量,文火煎透,以黑棗發胖不脫皮、原汁1碗為標準。將原汁分3次晚飯後服。將棗曬幹,每天當作零食之用。
【適應證】慢性支氣管炎。
【便方6】艾葉10克,茶葉5克。
【製用法】將艾葉切碎末與茶葉混合,置帶蓋瓷杯中,加開水衝泡,蓋上蓋約10分鍾後即可飲用。
【適應證】慢性支氣管炎。
【便方7】柿餅、核桃仁各適量。
【製用法】蒸服,每日2次,每次各2枚。
【適應證】老年慢性支氣管炎。
【便方8】羅漢果20克。
【製用法】水泡代茶飲。
【適應證】慢性支氣管炎。
【便方9】橘皮15克。
【製用法】將橘皮切絲,放杯中加熱水,代茶飲。
【適應證】慢性支氣管炎咳嗽痰多,食欲差。
【便方10】黃芩末6克,鬱金末3克。
【製用法】水煎服。
【適應證】慢性支氣管炎。
【便方11】五味子15克。
【製用法】水煎代茶飲。
【適應證】慢性支氣管炎。
【便方12】白芥子30克。
【製用法】水煎服。
【適應證】慢性支氣管炎。
【便方13】南瓜蒂適量。
【製用法】水煎服。
【適應證】慢性支氣管炎。
【便方14】冬瓜皮15克。
【製用法】水煎服。
【適應證】慢性支氣管炎。
【便方15】炒蘇子、炒蘿卜子各9克,白芥子15克。
【製用法】共搗爛置紗布包,水煎服。每服半碗,每日2次。
【適應證】老年支氣管炎。
【便方16】麻黃6克,杏仁、射幹各10克,夏枯草30克。
【製用法】水煎服。
【適應證】喘息性支氣管炎。
【便方17】鵪鶉蛋適量。
【製用法】將蛋打破,攪拌均勻,用沸水衝服。
【適應證】慢性支氣管炎。
盜汗與自汗
睡則汗出,醒則汗止,為盜汗。不分寤寐,不因勞動,自然出汗者,叫自汗。自汗為陽虛,盜汗為陰虛,可為某些疾病的一種臨床表現,應盡量尋找病因,針對性治療。
【便方1】黑豆15克,地骨皮10克,紅棗5枚。
【製用法】水煎服,每日1次,連服3日。
【適應證】盜汗。
【便方2】山茱萸、防風、黃芪各10克。
【製用法】水煎服。
【適應證】盜汗與自汗。
【便方3】黑豆、黃芪各30克。
【製用法】水煎服。
【適應證】盜汗與自汗。
【便方4】韭菜根100克。
【製用法】將韭菜根洗淨,水煎頓服。
【適應證】盜汗與自汗。
【便方5】浮小麥50克,五味子10克。
【製用法】浮小麥是指將小麥泡進水中,浮在水表麵的未成熟小麥。取上述兩藥水煎服。
【適應證】盜汗與自汗。
【便方6】五倍子、煆龍骨各等份。
【製用法】用水調成糊狀填於臍中,膠布貼封。每日1次,連用3~5次。
【適應證】盜汗與自汗。
【便方7】千斤拔30克,瘦豬肉60克。
【製用法】將上藥洗淨切碎後,先放砂缽內,加水500毫升,再放入鍋內隔水蒸50分鍾,最後去藥渣,吃肉喝湯,每日1次,連用3天。
【適應證】盜汗。
【便方8】牡蠣30克,黃芪、麻黃根各20克。
【製用法】水煎服。
【適應證】盜汗與自汗。
【便方9】綿黃芪60克,陳皮50克。
【製用法】研為細末,每服9克。
【適應證】自汗。
【便方10】豬肝1具。
【製用法】將豬肝切薄,瓦上焙幹為末,每日服3~5匙。
【適應證】自汗。
【便方11】海參25克,粳米100克。
【製用法】煮粥,加適量鹽、味精,溫服。
【適應證】盜汗與自汗。
【便方12】馬齒莧30克。
【製用法】水煎服。
【適應證】產後虛汗。
【便方13】山萸肉18克。
【製用法】水煎服。
【適應證】盜汗與自汗。
咯血
喉部以下的呼吸道(氣管、支氣管或肺組織)出血,經口腔排出,即為咯血。可由支氣管疾病、肺部疾病、心血管疾病、全身性疾病等引起。應注意與嘔血區別,咯血時有喉癢感,血呈弱堿性,泡沫狀,常混有痰液,一般不凝固,量較少等,不難鑒別。中醫認為,咯血病位主要在肺、肝,由肺絡受損所致,多因熱,或為實熱,或為內傷虛熱。
【便方1】白及30克,藕節15克。
【製用法】研為細末,每服3克。
【適應證】咯血。
【便方2】玉蜀須、冰糖各60克。
【製用法】混合燉服。
【適應證】咯血。
【便方3】鮮蓮藕適量。
【製用法】刮去外皮,切去藕節,咀嚼取汁,慢慢吞咽,飲後安臥。
【適應證】咯血。
【便方4】血餘炭適量。
【製用法】研極細末,每服3~6克。
【適應證】咯血。
【便方5】大黃炭10克。
【製用法】水煎服。
【適應證】支氣管擴張咯血。
【便方6】白茅根30克,生大黃10克。
【製用法】水煎服,每天分2~3次服下。
【適應證】咯血。
【便方7】槐花適量。
【製用法】炒黑研末,每服6~9克。
【適應證】咯血。
【便方8】阿膠、白及各15克,三七粉5克。
【製用法】將前兩味煎湯,送服三七粉。
【適應證】咯血。
【便方9】白茅根25克,黃花菜15克。
【製用法】清洗幹淨,加入適量水煎煮,每日2次。
【適應證】咯血、嘔血。
【便方10】一枝黃花30克。
【製用法】加適量冰糖煎服。
【適應證】肺結核咯血。
支氣管哮喘
支氣管哮喘(簡稱哮喘)是由多種細胞(如嗜酸性粒細胞、T細胞等)和細胞組分參與的氣道慢性炎症性疾病。支氣管哮喘可分為急性發作期、慢性持續期和緩解期。主要症狀為發作性伴有哮鳴音的呼氣性呼吸困難或發作性胸悶和咳嗽。哮喘症狀可在數分鍾內發作,經數小時至數天,用支氣管舒張藥或者自行緩解。屬中醫的“哮證”範疇。中醫認為該病的起因多由寒邪入肺、飲食偏嗜、脾腎陽虛、腎氣衰弱所致。
【便方1】紫皮蒜60克,紅糖100克。
【製用法】將蒜搗爛如泥,放入紅糖,在砂鍋內加水適量熬成膏狀,每日早晚各服一匙。
【適應證】支氣管哮喘。
【便方2】杏仁、蜂蜜各30克。
【製用法】水煎服。
【適應證】多年哮喘難愈者。
【便方3】糯米200克,蛤蚧粉25克。
【製用法】煮粥,一次食完,每天1劑。
【適應證】各種原因所致的哮喘。
【便方4】靈芝、蘇葉各6克,半夏5克,厚樸3克,茯苓9克。
【製用法】水煎,加冰糖適量服。
【適應證】過敏性哮喘。
【便方5】蠶蛹7個。
【製用法】焙黃,研為細末,用米湯送服。
【適應證】支氣管哮喘。
【便方6】麻黃7克,鉤藤12克,老鸛草20克,葶藶子10克,烏梅9克,甘草6克。
【製用法】水煎服。
【適應證】支氣管哮喘。
【便方7】蘇子9克,淫羊藿15克。
【製用法】水煎服。
【適應證】支氣管哮喘。
【便方8】桑樹根60克。
【製用法】水煎服。
【適應證】肺熱哮喘。
【便方9】熟地24克,當歸9克。
【製用法】水煎服。
【適應證】體虛哮喘。
【便方10】烏賊骨42克,蘇子30克,麻黃15克。
【製用法】共研末,每服9克。
【適應證】風寒哮喘。
【便方11】生薑10克,蔥白7根,杏仁15克,地龍20克。
【製用法】水煎服。
【適應證】風寒哮喘。
【便方12】白蘿卜適量。
【製用法】白蘿卜取汁約1杯,加紅糖少許共煎服。
【適應證】支氣管哮喘、支氣管炎。
【便方13】代赭石60克。
【製用法】將上藥研末,每次取3克,用米醋送服,每日2次。
【適應證】支氣管哮喘難以平臥者。
【便方14】黑芝麻500克,幹瓜蔞1個,蘿卜3個。
【製用法】用水燉熟服用。
【適應證】老年哮喘。
【便方15】雞蛋2個,綠茶15克。
【製用法】兩者同煮,蛋熟後去殼,再煮至水幹,將雞蛋服下,不拘時。
【適應證】肺熱哮喘。
【便方16】冬瓜1個,冰糖50克。
【製用法】將冬瓜去瓤,將冰糖放內,加蓋放鍋中蒸熟。
【適應證】支氣管哮喘。
肺結核
肺結核是由結核分枝杆菌引起的肺部慢性傳染性疾病,是全球關注的公共衛生和社會問題。根據衛生部批準的結核病分類方法(WS1962001),將結核病分為:原發性肺結核、血行播散性肺結核、繼發性肺結核、結核性胸膜炎及其他肺外結核5種類型。肺結核的主要症狀為慢性咳嗽、咳痰、氣短、喘息和胸悶等。常見的並發症有慢性呼吸衰竭、自發性氣胸及慢性肺源性心髒病。屬於中醫“肺癆”、“癆瘵”等範疇。一般可將肺結核分為肺陰虛型、陰虛火旺型、腎陰虛型、脾腎陽虛型及懸飲虛癆型,應辨證施治。肺結核采用中西醫結合療法最佳,不能單純依賴便方。
【便方1】生淮山藥120克。
【製用法】水煎代茶飲。
【適應證】肺結核發熱。
【便方2】紫河車1~2具。
【製用法】將紫河車晾幹研成細末,裝入空心膠囊,每粒0.5克,每次服4粒,每日3次。連用10日。
【適應證】肺結核盜汗。
【便方3】鮮側柏葉90克。
【製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5~10日為1個療程。
【適應證】肺結核咯血。
【便方4】生大黃、炒黃芩各10克,黃連5克。
【製用法】用熱開水150~200毫升浸泡10~15分鍾後代茶飲,每日2次,血止即停藥。
【適應證】肺結核咯血。
【便方5】夏枯草15克、大棗5個。
【製用法】水煎服。
【適應證】繼發性肺結核(浸潤型肺結核)。
【便方6】白及3克,雞蛋1個。
【製用法】將白及研為極細末和雞蛋攪勻後,用開水衝服,連用7~10日。
【適應證】肺結核咯血。
【便方7】柴胡、黃芪、法半夏、桃仁各10克,黨參8克,紫花地丁、魚腥草各25克,十大功勞葉20克。
【製用法】水煎服。
【適應證】繼發性肺結核(浸潤型肺結核)。
【便方8】生菠菜3份,生白及粉2份,生百部草1份。
【製用法】共研為細末,每日12克,分3次用開水送服。
【適應證】繼發性肺結核(肺結核空洞)。
【便方9】白及、炙百合各15克,麥冬12克,五味子、炙百部、阿膠珠各10克,黃芩、川貝母各6克。
【製用法】水煎服,30日為1個療程。
【適應證】繼發性肺結核(浸潤型肺結核)。
【便方10】野百合、款冬花各90克,蜂蜜300克。
【製用法】共煎成膏狀,分為40次量,每日3次,開水衝服。
【適應證】肺結核少痰幹咳。
【便方11】鮮百合300克。
【製用法】取汁,每日服2次,每次30ml,用蜂蜜調服。
【適應證】肺結核久咳、咯血。
【便方12】小麥、粳米各60克,百合30克,紅棗5枚。
【製用法】煮成粥,加糖溫服。
【適應證】肺結核咳嗽、盜汗。
【便方13】葦莖、薏苡仁、魚腥草各15克,冬瓜仁10克,桃仁、黃芩各6克。
【製用法】水煎服。
【適應證】結核性胸膜炎。
【便方14】黃精、桑白皮各30克,葶藶子、地骨皮、白芥子各15克,瓜蔞皮20克。
【製用法】水煎服。
【適應證】結核性胸膜炎。
肺膿腫
肺膿腫是指由多種病因引起的肺組織化膿性病變。臨床上多以咳嗽、咳臭痰、發高熱為主要特征。臨床上可分為吸入性、血源性及繼發性肺膿腫三種類型。屬於中醫的“肺癰”範疇。認為肺癰之病位在肺,邪熱犯肺,蘊結不解,是引起肺膿腫的主要原因。按肺膿腫的病機衍變過程可分初期、成癰期、潰膿期和恢複期。治療上,初期治宜清肺散邪、疏風解表;成癰期治宜清熱解毒、宣肺消癰化瘀;潰膿期治宜清肺利痰、解毒排膿;恢複期治宜益氣養陰、補肺健脾。
【便方1】魚腥草、天花粉、側柏葉各30克。
【製用法】水煎服。
【適應證】肺膿腫初期。
【便方2】野菊花15克,土牛膝9克。
【製用法】水煎服。
【適應證】肺膿腫。
【便方3】山豆根50克,桔梗10克。
【製用法】水煎服。
【適應證】肺膿腫初期。
【便方4】魚腥草120克,鮮蘆根60克。
【製用法】取汁溫服。
【適應證】肺膿腫潰膿期。
【便方5】生地炭、生白茅根各30克,阿膠15克,藕節90克。
【製用法】水煎服。
【適應證】肺膿腫咯血。
【便方6】冬瓜子60克,馬兜鈴10克,甘草6克。
【製用法】水煎服。
【適應證】肺膿腫。
【便方7】薏苡仁、粳米各30克,桃仁10克。
【製用法】將桃仁搗爛如泥,加水研汁去渣,以汁煮薏苡仁及粳米,溫服。
【適應證】肺膿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