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荊州東線戰略(1 / 2)

武昌那邊的消息很快傳來,根本沒有甘寧的消息。這下子嚴輿有些納悶了,他是很確定甘寧是先投劉表在黃祖手下幹了一段時間不受重用才投奔江東的。

還是說,甘寧隻是在巴蜀待膩歪了出來逛逛?嚴輿手指輕敲著桌子,發出有節奏的聲音。甘寧這樣的大將他當然想要收歸帳下,但是,他到底藏在哪裏呢?

嚴輿在這邊冥思苦想,他完全不知道,甘寧竟然是入了他的太學讀書。其實甘寧年輕的時候就是一個小混混,到處招惹是非。由於他聚集了一批同樣的小混混,一般還真沒人敢惹他。

那時候甘寧過得可是瀟灑,看得順眼的,甘寧就當作朋友看待。不過要是遇見那看不順眼的,揍你搶你算輕的,沒一刀劈了你就算運氣好了。

這樣的日子過了相當一段時間,隻是慢慢的,甘寧也覺得沒什麼意思。那些人懼他畏他,卻沒有一個人真正看得起他。隨著年齡的增長,甘寧也慢慢成熟起來。

他覺得自己不應該再這麼混下去,所以便開始讀書,同時也在考慮之後要去投靠誰。

第一選擇當然是劉璋,畢竟甘寧本身就當過蜀郡郡丞。隻不過甘寧這些年得罪的人實在不好,就算現在他想要改過自新,但是那些被他得罪的人卻是百般阻撓。

甘寧知道自己在蜀地恐怕難有容身之地,所以他便是將目光放到了荊州。

荊州劉表實力強大,加上甘寧祖籍也是荊州南陽,所以就想要去投奔劉表。當然,這隻是一個想法,甘寧一來還要讀書,二來也要再觀察觀察。

就在這個時候,江東辦太學之事穿到了蜀地。聽著那些議論紛紛的人,甘寧心生一個念頭,入太學讀書。

甘寧出身低微,早年又得罪了那麼多人,想要讀書,卻沒什麼人願意真的教他。勉強找了些人,卻都是些歪瓜裂棗,除了照本宣科沒別的本事。

因此,甘寧在猶豫了一陣之後,帶著自己的一票兄弟就去了江東。讀書的同時也可以看看江東有沒有前途,如果有,那自己也是多了一個選擇。

當然,才開始讀書不久的甘寧幾乎是差一點就沒能通過最基礎的入學考試。就算是勉強進入黃班,甘寧的水平也算是當中比較低的。

隻是甘寧決定讀書便非常好學,可以說黃班裏麵最努力的之一。沒用兩個月,甘寧就升上了玄班。進入玄班之後,甘寧除了儒家書籍,主要學習的還是兵書。

說起來,戰亂當中,學習兵法的其實很多。隻是在一眾士子當中,甘寧這滿身肌肉的猛男往裏麵一戳,那就顯得特別不一樣。當然,就嚴輿而言,太學士子,他最多也就是接觸一下天地兩班學生,玄黃兩班他是不關注的。

這真是,世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天與地、陰與陽,而是你在我身旁,我卻不知道。

當然,如果順利的話,甘寧進入地班之後,嚴輿便會知道他了,所以一時半會不見其實也沒什麼大礙。當然,如果到時候甘寧覺得嚴輿並非明主的話,也不一定會留下來。

無論如何,這都是以後的事情了。當甘寧升入玄班之時,已經是公元195年春了,這個時候原本已經恢複平靜的關中又發生了幾件事情。

第一件事情是因為關中蝗災,爆發饑荒,西涼軍張濟率軍出武關,攻南陽。宛城淪陷,但是張濟也被亂箭射死,接收張濟軍隊的是張繡。

此時,在荊州。

“主公,那江東嚴輿出此昏招,我們當可聯係江東諸閥反嚴,若是能成,主公或可得江東。就算是不能,也讓那嚴輿無暇他顧。”

嚴輿在太學開學之日的演講流傳了出去。不得不說,這一番演講為嚴輿掙得好大名聲。雖然門閥們都恨得牙癢癢,但是表麵上卻不能說什麼。

嚴輿此舉確實是大公無私,如果公開反對,豈不是顯得自己自私自利?那會被天下人鄙視的。說到底,百姓這種東西,愚弄可以,但是如果真的傻不拉幾的無腦嘲諷拉仇恨的話,漫天的口水足以讓人崩潰。橫眉冷對千夫指這種事情,大約也就夫子能做出來。

而且,嚴輿不過是在他江東那一畝三分地搞,對其餘州郡的門閥來說是沒有什麼影響的。除了對嚴輿產生天然的敵意之外,這些門閥倒是沒有什麼具體動作。

當然,這是其餘州郡門閥的反應,但江東門閥的反應可就不同了。原本嚴輿的土地改革就已經讓江東門閥不高興了,現在又弄出這麼一出,江東門閥當中,有些人忍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