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五虎上將是指那五個人?為何五虎之中沒有魏延(1 / 2)

三國五虎上將分別是哪五個人呢?五虎將又稱五虎上將、五虎大將,是《三國演義》蜀漢將領關羽、張飛、馬超、黃忠和趙雲五人的稱號,《三國誌》中,陳壽將蜀漢將領關羽、張飛、馬超、黃忠和趙雲五人合為一傳並稱他們為國之爪牙,後經過民間藝術的演變,被稱為“五虎上將”。明神宗萬曆年間通州民間學者彭大翼撰著《山堂肆考》言:關張馬黃趙,劉備之五虎臣。小說《三國演義裏》起初按《三國誌關張馬黃趙傳》順序排出關、張、馬、黃、趙,後毛批版《三國演義》以論偏好及趙雲跟隨劉備立下諸多汗馬功勞,遂將趙雲列於張飛之後。

而深受劉備器重的大將魏延為何進不了五虎之列呢?

談魏延必然要說劉備,說劉備自然要提劉備的勢力構成。劉備雖然是中山靖王劉勝之後,但是家道中落,從小就和母親一起賣草鞋和草席,一直賣到了二十二三歲,若不是張家兄弟揭竿而起,我們的劉皇叔恐怕沒有機能稱霸一方,但是有機會把賣草席的事業做大,成為一個成功的企業家。

公元184年,黃巾起義,劉備帶關羽,張飛,簡雍等組織了一支軍隊,鎮壓黃巾軍有功,封縣尉,不久,督郵過來要罷劉備的官,劉皇叔當時不過二十多歲,還是一個熱血青年,性烈如火,不由分說,將督郵扯出房來,綁在樹上,一頓痛揍,要不是關張兩兄弟在旁邊拚死拉住,他說不得,一劍就斬下督郵的頭來。

於是,棄官而走,關、張和簡雍在身邊不離不棄。

因此,劉備後來割據一方,但他勢力構成中的第一嫡係,就是關、張、簡;195年,陶謙病故後,徐州的地方勢力陳陳登父子,糜竺糜芳兄弟,另有孫乾等名士,共推劉備為徐州主,劉備在徐州也多磨難,呂布反水時,劉備幾乎無立錐之地,當此劉備危難之時,糜竺仍將自己的妹妹嫁於劉備,還資助劉備人員和資金,後曹操想拉攏糜竺,許以高官厚祿,他兄弟倆仍不離不棄跟著劉備。

糜竺兄弟和孫乾可以算是劉備的第二嫡係。這也可以理解,劉備為何會讓糜芳任南郡太守這樣的要職,最終,關羽沒有處理好這個外戚的關係,在聲望如日中天之時,因糜芳,士仁的投降,失了江陵、公安根據地,兵敗如山倒,身死小人之手。

公元200年,劉備又遭到一次慘敗,家小和關羽被擒,自己逃到袁紹處暫避,此時,蜀漢的另一個中堅人物登場了,他就是趙雲。趙雲,趙子龍,參考《雲別傳》所述:先主就袁紹,雲見於鄴。先主與雲同床眠臥。

其實趙雲和劉備早在公元193年前後,就已經相識,那時,趙雲還是公孫瓚部下,演義曾有一個橋段,雲歎曰:“某曩日誤認公孫為英雄;今觀所為,亦袁紹等輩耳!”玄德曰:“公且屈身事之,相見有日。”個人認為可信,趙雲雖後悔選錯了主公,但終不似三姓家奴呂布,馬上棄而走之,直到公孫瓚自焚而死,趙雲才算淨身出戶,當此時,正逢劉備在河北,趙雲馬上趕來見劉備。

公元208年初,劉備在當陽長阪被曹操精銳擊潰,當時,有人在劉備麵前造謠說趙雲北去(投曹操去了)。劉備怒而以手戟`之曰:子龍不棄我走也。果然,很快,趙子龍就抱著劉禪,護著甘夫人回來了。到公元200年,劉備以關、張、趙、糜、孫、簡等為骨幹,組成了前荊州幫,這一派人馬在劉備創業之初,就跟隨劉備,轉戰四方,不離不棄,是劉備最為倚重的勢力。公元207年,劉備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輔佐自己。孔明是劉表的親戚,他嶽父黃承彥是荊州名士,人脈極廣。因此,劉備才會說:孤得孔明,如魚得水。

及劉表病逝,劉琮投降,荊州混亂,又經赤壁之戰,三分之局初成,劉備陸續搜得龐統,馬良,馬謖,伊籍,劉巴,諸葛均,蔣琬,黃忠,魏延。魏延大約是在劉備占穩荊州,準備率軍入蜀前,帶著一小隊部曲,加入劉備集團,在時間點上,魏延晚於黃忠加入劉備集團。但總體上,這一批人是以諸葛亮為代表的荊州幫。待劉備攻入成都後,又搜得馬超,法正,董和,黃權,李嚴,吳懿,費觀等益州的文臣武將,組成了劉備集團的第三股勢力,益州幫。但馬超和馬岱兄弟是獨立的,應算是涼州幫。

其實,魏延加入劉備集團時,大約在28歲左右,而黃忠那時已經63歲了,公元219年,劉備進位漢中王時,關、張、趙、馬、黃和魏的年齡為59歲,53歲,52歲,43歲,71歲及36歲。

大家可以參考近代中共開國上將的年齡段,沒有40歲以下的,魏延當時還太年輕,一來是晚輩,二來功勞也不夠,進不了五虎將的名單也很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