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家裏貧困,還從小就沒了父親。
沒了父親,這在古代叫“孤”。當時的社會,有四種特殊情況,屬於“低保戶”,分別是“鰥,寡,孤,獨”。鰥是指年老而無妻子的;寡是指年老而無丈夫的;孤就是幼年喪父的;獨是說年老而無子女的。
當時的漢朝政府,對於這四種生活艱難的貧困家庭也有補助,其實就像現在對“五保戶”“困難戶”例行的節日慰問一樣,送點米啊麵啊油啊什麼的一樣,平時是不管你的,除非你自信不吃不喝可以熬到下一個節日,否則就得自尋活命門路。
劉備就是孤兒,應該還是獨生子女(曆史記載上沒見他有兄弟姐妹什麼的)。
作為孤兒,劉備從小跟著母親擺地攤賣草鞋葦席糊口,這些前麵已經講過了。
為什麼說劉備是三國時代最牛B的人呢,首先一點就是因為他的起點最低,成功的難度係數最大。我們都知道,把一手好牌打贏不算有本事,能夠把一手爛牌打贏的人那才是真的有本事。
老天發給劉備的牌有多爛呢?我們做個對比
曹操:曹操的爺爺曹騰是個太監,但是卻是太監裏最大的官--大長秋。這個官用我們今天的話來說就是“皇後宮總管”,年薪二千石,是個部長級高官。他的父親曹嵩是被爺爺收養的(原因不用解釋),曹嵩當過什麼官呢?有大司農,大鴻臚,還有太尉。
大司農就是農林部長,不過那時候農林部兼管財政,所以叫農林財政部長比較合適。大司農是九卿之一,也就是九個最有實權的常務部長。
大鴻臚也是九卿之一,負責外交和藩國子屬國的一切事務,可譯作藩屬事務部長,通俗說就是外交部長。
太尉就牛B了,它比九卿高一個格,就是我們常說的三公之一。三公一般由全國武裝部隊總司令(太尉),宰相(司徒)和最高監察長(司空)組成,也就是朝廷的三元老。這三位,放到今天說,就是總理級高官。
袁紹,袁術:這兩兄弟比曹操更牛B,曹操不過是老爹後來幹了個總理級高官。人家袁氏家族是四世三公(連續四代都有人當總理級高官),而且人家當總理級高官還不是一代隻有一個人,袁氏家族還有個說法叫“四世五公”,就是連續四代出了五個總理級高官。
孫策,孫權:孫氏兄弟相比來說實力稍次一點,老爹孫堅就是個長沙太守。長沙太守不是現在的長沙市市長,而是長沙省省長,也是省部級。(當時的長沙是“郡”行政級別相當於現在的省)
“拚爹”劉備是拚不過他們,況且他也早就無爹可拚了,那就自己慢慢混吧!
即便家庭再貧窮,每個母親還都是希望自己的兒子有出息的。她們寧願自己多受幾倍的苦,也希望兒子將來過得比自己好。可憐天下父母心,中國的母親就是這麼偉大和無私啊!劉備娘也希望兒子能夠出息,所以劉備十五歲的時候,她就在這種艱苦的條件下送劉備去求學。
劉備的老師叫盧植,是當時的一個名士,盧植曾經擔任過九江太守,他還和劉備是老鄉。但是老鄉也不行啊,老鄉上學也得交學費啊。小劉備家估計都是那種家裏沒有三天口糧的,劉備娘再怎麼儉省節約給劉備湊學費,經常接不上氣的時候也有。這時候,有一個人給予了劉備很大的幫助。
這個人叫劉元起,是劉備同學劉德然的父親。
劉德然和劉備是同宗,劉元起就順便把這個同宗後輩給照顧了,而且待遇相當之高“與德然等”。我們想,“與德然等”就是劉德然有什麼,劉備也有一份。但是事實上可不是這樣,因為接下來劉元起的一番話暴露了事情的真相。
平白無故,劉元起自然不會照顧小劉備,誰家的錢也不是大風刮來的。更何況,劉備還是出身最低賤的小商小販,平常人都看不起不願和他家來往。也就是因為這,劉元起的老婆發牢騷說“咱們各自都有自己的家,你哪能經常照顧他們劉備家啊!”劉元起回答說“我們家族裏的這個孩子不是常人,將來不簡單啊!”
明白了吧?
劉元起照顧劉備,不是因為小劉備乖巧懂事,也不是和劉備家感情深厚,而是因為他認定了劉備將來會成大器,到時候他的兒子劉德然可能就要跟著劉備混飯吃了。所以他提前打基礎,照顧照顧劉備,加深一下兩家的感情。不得不說,劉元起絕對是個投資高手,不管說投資的是金錢是生意還是感情,這貨都長了一雙呂不韋的眼睛。牛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