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劉備(5)(1 / 2)

東漢末年的黃巾起義,覆蓋了全國三分之二以上的國土,並且很快從原先的一共幾十萬人迅速發展成一支就有上百萬人,而且起義此起彼伏延續了數十年。可是,最後推翻漢朝的還不是這些起義農民。

這是怎麼回事呢?

很簡單,彼此實力差別太大。

首先,雙方將領不在一個級別,朝廷派出的皇甫嵩,朱儁(音jun〖俊〗),曹操,包括失利的盧植和董卓等人,大都是身經百戰的沙場老將。(不要小看董卓,董卓也是“數討羌,胡,前後百餘戰”)這些沙場老將對陣平民百姓,就像圍棋九段對陣業餘選手一樣,基本沒懸念。

當然,這還是按照雙方裝備實力相當來說的。事實上,雙方能相當嗎?

你農民扛個鋤頭,人家拿的是刀槍劍戟;你掂個鍋蓋,人家舉的是盾牌;你沒有遠程武器,人家有強弓勁弩,相當於現在的大炮導彈了;你沒有戰馬戰車,人家都有……所以嘛,這仗怎麼打!

還有,你農民們沒有經過軍訓,也不懂得什麼紀律陣法。人家都是經過專業訓練的,軍紀陣法什麼的都通,為的就是更加有效的殺人。

再說一點,黃巾軍是一支很奇怪的部隊,他們都隨軍攜帶家眷和生活用具。什麼老婆孩子了,親爹親娘了,嶽父嶽母了,小姨子小舅子了……還有家裏的豬啊雞啊狗啊牛啊,鍋碗瓢勺啊,鋤頭斧頭犁鏵鐵鍬什麼的,老百姓誰舍得扔啊,都隨軍帶著,要是找到合適的地方安頓下來,他們還得繼續生活呢,還得養活一大家子人呢!就像曹操192年在兗州擊敗的青州黃巾軍,作戰部隊三十多萬人,家眷卻有一百多萬口(受降卒三十餘萬,男女百餘萬口)。拖家帶口,在戰場上是個很大的忌諱,對方隻要一攻擊你的家人,你就立馬慌了。她們可都是寫沒有戰鬥力的老人孩子啊!

與其說黃巾軍是農民起義,不如說他們是一群逃難的。

黃巾軍起義雖然聲勢浩大,最終仍不免被撲滅。但是這些又和劉備有什麼關係呢?

有!因為劉備有一種天生的能力--判斷局勢。諸位以後不妨慢慢看,劉備判斷局勢幾乎十拿九穩,就像他擅長逃跑一樣,什麼時候該逃跑什麼時候不該逃跑,他心裏一清二楚。你五百人我一千人,我還逃跑啊,打不死你!

黃巾起義,那是被逼得沒有活路了,沒辦法。

但是劉備呢,人家雖然也是社會最底層的,但是人家混得好啊:上名校不花錢,想起兵有人資助。所以嘛,劉備就算不亮明造反的旗號,那也是地方上響當當的人物,手下領幾千人,也不用發愁沒錢。

一方麵是這個原因,另一方麵也是劉備非常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有幾斤幾兩。很多人失敗就是因為沒有自知之明,不知道自己有幾斤幾兩,你六十公斤級的,非要挑戰人家八十公斤級的,人家不毀你毀誰啊?在地方上,劉備幾千人馬絕對稱霸,但是對於整個東漢帝國來說,光是皇帝的保鏢(禁衛軍)就把你幹沉了。

劉備知道天下還沒有大亂,不能輕舉妄動。但是他為什麼要幫助政府討伐起義軍呢,起義軍如果重創政府軍,不是對他更有利嗎?

我的個人分析是:劉備知道自己不行,也知道起義軍不是政府軍的對手,之所以參加政府軍,他是為了攫取更大的權力。現在的劉備還是一個平民,他那點兵力連一個郡的政府軍都幹不過。所以,他必須先當官,等有了更大的權力以後再動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