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二、佛教派的和平演變戰略(3 / 3)

而實際上,與其他三部洲相比,南瞻部洲人口最繁盛、經濟最繁榮、民生最富庶,文明程度最高——當時的大唐帝國乃世界上最強大、最發達的國家。得之,則佛教派香火大盛,勢力大增;失之,則佛教派在與道教派的政治力量角逐中,就失去了一個最重要、最具戰略價值的陣地。更令佛教派不能接受的,南瞻部洲的東土百姓,多數信奉道教,眾生熱衷於求仙問道。這是佛教派所不能接受的。可以說,如來佛對南瞻部洲覬覦已久,所謂弘揚佛法不過是冠冕堂皇的說辭,而與道教派爭奪勢力範圍,才是其真正的目的。派人到東土尋找善信來靈山取經,就是實施這個戰略計劃的第一步。

所以,當觀音菩薩主動請命,表示願意去東土尋一取經善信時,如來大喜道:

“別個是也去不得,須是觀音尊者。神通廣大,方可去得。”菩薩道:“弟子此去東土,有甚言語吩咐?”如來道:“這一去。要踏看路道,不許在霄漢中行,須是要半雲半霧;目過山水,謹記程途遠近之數,叮嚀那取經人。但恐善信難行,我與你五件寶貝。”即命阿儺。迦葉,取出“錦瀾袈裟”一領,“九環錫杖”一根,對菩薩言回:“這袈裟。錫杖。可與那取經人親用。若肯堅心來此,穿我的袈裟,免墮輪回;持我的錫枚,不遭毒害。”

從如來佛叮囑觀音菩薩的話語中,我們可以看出:如來要求觀音菩薩對此次行動嚴格保密,特別不能驚動天庭道教派執政黨,“要踏看路道,不許在霄漢中行,須是要半雲半霧”。也就是說,行動要十分隱蔽,讓人搞不清楚你的來曆,搞不清你要去哪裏,搞不清楚你要幹什麼。並且,如來慷慨解囊,當場賜予觀音菩薩五件寶物,以確保觀音順利完成此次任務——隻要此次任務順利完成,組織一支精幹的取經隊伍,充當佛教派的宣傳隊、播種機,一路西行一路弘揚佛法、宣傳佛教……將來憑著在靈山進修鍍金的光環,回到東土大唐發展信徒,壯大佛教派勢力,將道教派勢力從東土排擠出去,使東土和平演變成為佛派的勢力範圍,就成為高概率事件了。

觀音菩薩也不愧為如來佛的得意門生,她立即領會了如來佛的意圖。她領命之後一路東進,不動聲色地降了沙和尚,收了孫悟空,伏了白龍馬,收編了豬八戒,為唐三藏西行取經做好了幾乎全部物質準備。而且,特別令人歎服的是,觀音菩薩收服的這幾個角色,都是受了執政黨道教派的**,或者是與道教派**********的角啊!他們原本都被天庭雙開了、監禁了,現在卻得到了觀音菩薩的恩惠,得以脫離牢獄之災,暫時獲得人身自由;並得到了觀音菩薩對美好前程的承諾。他們能不投靠佛教派,對佛教派感恩戴德嗎?他們能不對保護唐三藏西行取經滿腔熱情嗎?

觀音菩薩把孫悟空、沙和尚、白龍馬和豬八戒等收編到取經隊伍中來,不僅挖了道教派的牆角,也為佛教派培養了幾個得力幹將和政治死黨。一箭雙雕啊!這不僅很好地執行了領導的意圖,而且執行得很有創造性。因為,利用天庭執政黨道教派的內部矛盾,拉攏敵人內部的**********者、懷才不遇者、犯過失而受懲罰者、遭遇**者,曉之以理、誘之以利,把他們策反為佛派的死黨,這也佛教派和平演變戰略的一部分。

當然,對南瞻部洲的和平演變是一個重大政治戰略,單靠從道教派執政黨那裏挖幾個人才過來,或者組建一支取經來宣揚佛法,是遠遠不能達成這個戰略目標的。要保證這個戰略目標的實現,還必須拉攏、培養一個有號召力的地方領導人,來充當佛教的政治代言人,來帶領民眾信奉佛教。

如來佛的戰略目標是東土大唐,所以,東土大唐的帝王李世民就順理成章地進入了如來佛的戰略視野。如果能夠從思想觀念上讓李世民接受佛教——就像美國人成功地讓前蘇聯的國家領導人接受了西方化的民主政治觀念一樣——進而借李世民之手,把佛教奉為東土大唐的國教,率全國子民膜拜佛祖,信仰佛教,如來佛的和平演變戰略目標的實現不就指日可待了嗎?

如何拉攏東土大唐的皇帝李世民,從思想和信仰上把他徹底轉變為佛教徒呢?這是個難題。但如來佛畢竟韜略萬千!他絕不打沒有準備的仗。他早有準備。為了推動佛派和平演變戰略的實現,早在委派觀音菩薩采取行動之前,如來佛就未雨綢繆,完成了戰略布局——精心設計了他的係列007計劃,並付之實施了。

www.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起點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