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麻花(1 / 3)

看著逸寧教張家的三個孩子認字,村裏幾家有同樣大小孩子的人家也想把孩子送過來張家讀書,逸寧也全答應了,隻希望現在自己結下善緣,以後他們離開後,村裏的人能不欺負張家這個沒有家主的外來戶。

逸寧原本就會做吃食,家裏人又能打獵打魚,家裏生活可比村民們開的好,時不時的給來家讀書的孩子們一些零嘴吃,一把炒蠶豆,幾塊粗點心,很快就買活了孩子們,使得張家的幾個孩子很快就與村民的孩子們融成了一體。而張大嫂則整天呆在家裏做衣服,她這一輩子可能都沒做過這麼多的衣服,彭小山買回了兩捆粗布,六十斤中等棉花,店家見他買的多,還送了幾塊碎粗花布,這些全部是給張家五品用的。

“少爺,這全是給我們的?”張大嫂吃驚的問,她還沒有做下人的自覺性,一向都是以我為自稱,逸寧也不在意,反正他不會在這裏長住,並且這鄉下小地方的大家也沒那麼多講究。

“恩,你做幾床被子,再給你們一家五口做身新棉衣,剩下的布料你自己看著辦吧。趁著現在有空,你多給孩子們做兩身衣服,等開春了,地裏活兒多,就沒時間做錢線活了。”逸寧說,這些粗布,其實很便宜,鄉下窮苦人家都穿這個,彭小山也就多買了些,反正這母子五人確實需要多做點衣服,特別是兩個小姑娘,那身上就沒一件完整合身的衣服,都是補丁接補丁的,大人的破舊衣服改的,凍得天天拖著鼻涕,別就逸寧看不下去,就連他自己也看不下。

“多謝少爺。”張大嫂感激的說不出話來,沒想到主家對他們這一家隻會吃的人這麼好,又是給吃又是給住的,還送了她做衣服被子。

孩子們聽說有新衣服穿,更是樂得找不到北,一個勁的給逸寧磕頭,彭小山微微歎氣,想到自己的孩子,越發覺得張大嫂一家子可憐。也不知道開春他們四人離開後,這一家子能不能侍候的了那五畝薄田。家裏沒有主要勞動力,就光憑張大嫂帶著兩個不足十歲的孩子,恐怕也做不了那麼多的活。

“少爺,您說他們能種得了五畝田嗎?”彭小山偷偷問逸寧。

“呀,我都沒想過這回事呢。這可怎麼辦?”逸寧不好意思的摸了摸自己的頭,當初隻想著能多買點田,卻沒想到他們這沒有勞動力,能否種得了?

“要不請個長工,要不租兩畝田給別人種?”彭小山說。

“你去問一問張大嫂,再做決定吧?”逸寧說,他總要看張大嫂自己的打算,才好行事。

張大嫂聽到這個問題,急著表示:“我們自己能種得了,大山小山都能幹很多活了,以後我帶著他哥兩去地裏幹活,家裏的事就交給兩丫頭。再過兩年,孩子們大些了,就越發不愁沒勞動力了。”

“那行吧,如果實在農忙時自己忙不過來,象耕田收割什麼的,就請個短工幫忙。別把孩子們累壞了,你自己也不能天天死拚,身體弄壞了,就什麼都悔不來了,孩子們還得靠你自己拉扯大呢。”逸寧說,既然張大嫂有決心,他也不想擦手太多,畢竟他走後,這裏的事還得張大嫂自己拿主意。

“少爺,您不知道我們以前也是種地的,那些活兒我都熟,我七八歲就下地幹活了。鄉下窮人家的,那個孩子不是五六歲就幹活,您別太擔心,我自己心裏有數,實在忙不過,也怕誤了農事和莊稼,會請短工幫幫忙的。”張大嫂連忙說。

落實好種田的事後,彭小山鬆了一口氣,趁著大雪還未完全封山,天天帶著初夏末夏去山上打柴找獵物,盡量給這個家多做點事,能省一個錢算一個錢吧。反正大家閑著也是閑著,一開始大山小山也跟著去,慢慢的天氣越來越冷,山上不好進了,彭小山就不讓兩孩子跟著了。雖然他們是想多學點,但總還隻是孩子,慢慢來吧。

張大嫂天天呆在家裏做錢線活,同時也讓五歲的大女兒跟著學點針錢活,學點做飯,她自己開小食攤子,做飯的手藝倒也不太差,現在又有逸寧從中指點指點,現在廚藝大漲呢。

天氣太冷,張大嫂加緊了做針線活,很快就先做出四張厚被子,又給四個孩子和她自己一人做了一身棉衣。剩下的她又做了不少的鞋子,還給逸寧四人每人做了雙棉靴,雖然是粗布,但在家裏穿逸寧卻還很喜歡,又指點著張大嫂給他做了一雙棉拖鞋。

“呀,少爺,您說的這個拖鞋,還真有趣呢。”張大嫂看著自己做的棉拖鞋穿在逸寧腳下,開心的直叫。

“這個方便,不象穿靴子那麼麻煩。”逸寧笑。

張大嫂女工好,做活也麻利,彭上山幹脆上集市去買了細棉布,讓她給逸寧做內衣鞋襪。他們主仆四人隨身帶的衣服不少,但逸寧是主子,總要多幾身新衣服。這麼一忙碌,日子倒也過得快,過了幾天,逸寧寫了信捎回澤縣,告訴梅姑姑,他們不回家過年了,讓梅姑姑打點好家裏的事務,同時替他發點紅包給大家好過年,特別提到了彭小山的妻兒,讓她多送點東西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