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九章人與法(2 / 2)

趙禎一直在尋找法製的理論證據,讓他在朝中得到文人的認可,如今《韓非子》的法家著作出世,趙禎當然是如獲至寶。

摸了摸下巴上的絨毛,趙禎咋了咂嘴喃喃自語:“怎麼把人治和法製平衡起來,讓大宋的法律既不是原則又不失人情呢?”

年輕的皇帝犯難了,因為他看到了人治的好處,可以更加人性的看待問題,比如包拯坐判開封府就相當的好,因為他的人治之下百姓安居樂業,對他的斷案佩服之至,讓百姓信服,但如果換一個人就不一樣了,這便是人治的優點和缺點。

剛剛步入禦書房的晏殊開口道:“陛下何必如此困惑,立下新法讓天下人去遵守便是,隻要百姓不犯其法便不會招致懲處,與人情何幹?”

趙禎抬頭笑道:“虧你還自小受儒家經典熏陶,如今卻活脫脫的法家思想,也不怕朝中的文臣相公們說你欺師滅祖。既然來了就坐吧,這裏沒有外人不必拘泥與儒家的禮法。”

晏殊臉色一僵,官家的話實在指責自己的放棄儒家禮法,臉色微微變紅呐呐的站到一邊躬身道:“臣錯了……”

趙禎笑眯眯的說道:“你看,這就是法製和人治的弊益,如果萬事皆從與法,人情何在,朕就你和蔡伯俙倆個伴讀,也算是半個朋友,你先別急著否認,這是不爭的事實。你們和朕之間如果按法製當每見必拜,否則便是不敬,如此一來你算算蔡伯俙和你當被關入大牢幾次?”

晏殊嘴巴張著呆呆的站在原地,好像還真是如官家所說的這個道理……

趙禎瞧著他糾結的模樣微微一笑,沒想到精明善斷的晏殊也能被這個問題所困擾住,也許在大宋無論是什麼廟堂能臣都解答不了這個問題吧?

還好,人多力量大,趙禎不單單召見了晏殊,還有蔡伯俙與丁謂夏竦等人。但唯獨沒有召見王曾,這個為大宋操勞已久的中書門下平章事已經垂垂老矣,雖然還頂著宰相的名頭,可趙禎基本上不讓他上朝了,年歲已高就在家中修養便是,除非遇到大事,否則趙禎不打算讓他上朝。

晏殊還在思考人治與法製如何平衡的方法,趙禎瞧他緊皺眉頭的模樣微微一笑,晏殊還是那麼的愛思考,一旦遇到自己不解的問題,他非要得出答案,否則寢食難安。

帝王之道便是要會用人禦下,自己不明白的問題交給屬下便好,把身體微微放鬆的靠在椅背上,說實話滿是飛龍的椅背並不舒服,但這總比整日挺直搖杆的坐在座位上要好些。

茶香四溢,取代了禦書房中的檀香,檀香讓人清神醒腦,可趙禎受不了那種味道,幽香、深沉、悠長,氣息寧靜、聖潔而內斂的氣味讓趙禎覺得自己身處與一個巨大的牢籠中,這會讓他更加緊張而不是放鬆。

於是茶葉的香味代替了檀香成為禦書房乃至後宮中的氣味,這便是皇帝意誌對周圍的細微影響,這就是特權階級,這就是人治最細微的體現……

13464/369011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