析津府乃是遼朝整個南京道最為重要的州府,此地乃是南京道的交通樞紐,有四通八達的航運和陸運,更為重要的是此地乃是整個燕雲的中心。
北有香山為依靠,南有玉河為屏障,地勢險要自不用說,更是彙集遼朝南京道的精華所在,無論農業還是工商業都極為發達,不光是對南京道來說,即便是相對於整個遼朝來說都是最為繁華的地方。
此地不光有漢人聚居,還有不少的契丹人,當然其中也包括契丹貴族,南京不是白說的,它了可是遼朝的陪都之一,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此地也是整個燕雲漢人的中樞所在,對於遼朝的漢人來說,析津府在誰的手中他們就是誰的子民,在遼則歸附遼人,在宋則重歸宋廷。
道理就是這麼簡單,誰的拳頭大聽誰的,太宗當年北伐讓他們看到了希望,可最後的結果卻是兩次敗北,漢人從小便會接受儒家的傳統思想,把漢人的大宋當作正統王朝。
太宗北伐的時候不少當地的漢人百姓幫助過北伐的宋軍,可宋軍不爭氣,也可以說太宗不爭氣,最後輸的是那麼的徹底,以至於曾經幫助過大宋的漢人遭到了滅頂之災。
對於裏通外國的行為,任何一個國家都是不能容忍的,一旦開了這個口子今後還不知道會怎樣,所以那些幫助大宋的漢人受到了非人的虐殺,無頭的屍首堆積如山,而他們的頭顱都被堆積城一座京觀。
自此以後燕雲之地的漢人便絕了幫助大宋的心思,無論大宋的力量有多麼強大,除非能拿下析津府乃至整個燕雲全境,否則他們絕不會去白白送死,畢竟他們的祖祖輩輩都生活在這片土地上,以後也要生活下去。
趙禎特別理解此地百姓的想發,以至於不讓軍隊和士兵靠近附近的村莊縣城,隻要是閉門不出的村莊,大宋進隊在搜尋一遍沒有發現遼人後便會悄然撤走,不打擾一戶人家,即便是看到有人出來也會微微搖頭拒絕幫助。
一旦這個村莊有人幫助大宋的軍隊,無論是多少人,都會連累整個村莊倒黴,全村上下說不定會被遼人報複的屠殺一幹二淨,這也是趙禎從歸屬大宋的城鎮中所打聽到的消息。
大宋的軍隊已經兵臨析津府,趙禎采取了穩紮穩打的戰術,對析津府附近的村,鎮,縣,城進行了逐一的掃除,直到確認其安全後才會放過。
戰爭到達這種程度已經算是白熱化,遼朝的軍隊不可能不知道趙禎的禦駕親征,也不可能沒有動作,但遲遲沒有出現必有原因。
趙禎相信衝突的爆發點便在咫尺之遙的析津府。
趙禎站在遼人的角度開始分析,一旦遇到難題的時候,趙禎都喜歡換位思考,要對敵人做出客觀的評價和描述其實很難,畢竟誰都會下意識的認為己方占據優勢,而這種想法卻愚蠢至極……
宋軍將領中已經有不少人覺得遼朝愚蠢,在他們看來大宋越過宋遼邊界的時候就應該對大宋發動致命打擊,趙禎聽到這種想法後嗤之以鼻。
如果遼人有那本事,自己為何要在遼軍深陷西征泥潭的時候出手?這些都是遼人事後才知道的,即便知道也是有心無力,畢竟整頓軍備調兵南下之類的事情需要大量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