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擔憂的並不是遷都本質的問題,而是遷都對大宋的衝擊,遷都固然是對草原門戶的鎮守,但如若遷都的代價太過高昂,那在包拯的眼中便有些得不償失。
趙禎從錦榻上站了起來,走在後苑的小道上,析津府皇宮的建築風格雖與漢唐之風頗為相似,但其中加入了許多東京城的布局頗為相似。
對於析津府的城池和皇宮趙禎尤為重視,中原王朝對本就是以防禦為主,雖說這幾年趙禎努力的擴展,但都是向南發展,南海諸國的資源不斷向大宋彙集,也都是為了對北方用兵。
歸根結底還是運輸限製了大宋的發展,相對於遷都這才是應該放在首位的東西,火車的研發已經加速進行,而這也是為什麼趙禎把遷都的時間定在三五年左右的重要原因。
一旦出現四通八達的鐵路,在輔助以公路交通,趙禎相信沒人能阻止得了人們遷徙的腳步,人都是這樣,會用自己的雙腳去選擇更好的生活,即便大宋的百姓極為踏實也會向往更好的生活。
漫步在後苑之中,這裏的假山已經有了,池塘也在修建,而花草樹木的移植已經開始,宮中的內侍和宮女也差不多滿編,包拯在一旁相隨,他在思索如何用妥當的言辭來上諫官家打消遷都的念頭。
析津府皇宮的修建已經耗費了不少的公帑,這在他看來是極大的浪費,這些錢財如若用在別的地方將更加的有價值,這也是他反對遷都的原因,費用太大。
但這些在趙禎的眼中卻不是如此,修建皇宮城池,鋪設公路,這些都是基礎設施,也會為析津府乃至大同府的百姓提供更多的活計,是帶動兩地發展的重要基石。
這裏的百姓需要安置,並且要轉型成和大宋相同的模樣,否則拿下大同府和析津府如何發展?提高兩地百姓的生活,增加他們的收入才能使得兩地的商業跟著發展起來,大宋說到底還是以商業最為發展與擴展的動力。
大宋是什麼樣的生活析津府的百姓都知道,他們也向往那樣繁榮的生活,這意味著大宋要做的事情還有很多,析津府和大同府兩地需要的官員很多,這可以很大程度上解決大宋冗官的問題。
開發嶺南之地已經讓大宋甩掉了冗兵的廂軍,官員也得到了適當的安排,現在隻需順利拿下大同府便可讓國內閑置的官員北上安置,也可大開科舉興辦教育,空缺官員的位置多,自然參與科舉的人數也多,調動了百姓文人的積極性,這些對大宋的發展極為有利。
趙禎所看到的東西,官員們卻很少能看到,即便是夏竦,包拯都明白趙禎的用意,對大宋的未來規劃趙禎已經存在肚子裏,就猶如這正在建造的析津府皇宮一樣。
13464/4169991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