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禎笑了笑便離開,當初晏殊對他的誇讚可是相當之高,趙禎便故意這麼做,而與他一起參與科舉的王拱辰卻被點未狀元,沒辦法,歐陽修已經連中三元了……但有趣的是王拱辰與歐陽修既是好友又是連襟,也算是肥水不流外人田了……
歐陽修不僅在才學上出眾,在政事上也有獨到的眼光,對西夏主張以蠶食為主,逐漸侵襲之為上。
這與趙禎的大戰略不謀而合,趙禎曾經單獨考校過他,對政事的處理以及對後輩的提拔無不讓趙禎滿意甚至拍案叫絕,北京城中的商賈數量頗多,但漕運的時候往往要拍在官船之後。
歐陽修便上疏,要求把官船和民船的進城時間分開,官船急務很少可晚上進城,民船多為供應北京城之用度,白日進城。趙禎采納之後,京杭大運河的漕運便很少有堵住的情況。
這是一個簡單的方法,但卻無人提起,或是因為想不到,或是因為事情太小,更可能是因為官船多是官宦人家的家眷,特權階層習慣了這樣,但歐陽修這種打破特權,便民利民的做法卻得到了趙禎的看重。
這次提拔他為參知政事很大程度上就是這個原因,而一旦這根大宋的“硬骨頭”能在出使西夏的時候宣揚國威,趙禎便可為他的拜相鋪路,在趙禎看來歐陽修完全有宰相之才,是龐籍理想的接班人。
一國之相的重要性沒人比趙禎更清楚,任何一個時代統治者都需要一個得力的副手,宰相就是皇帝的副手,幫助他處理繁瑣的政事,即便是明太祖朱元璋一樣極端懷疑和不使用相權的他定下的規矩都在死後被子孫所遺棄。
所以廢除宰相是不現實的,天下之大,事物之多,累死皇帝也處理不了,朱元璋便是典型的代表,三十年如一日的處理政事最後憂勞而逝,趙禎可不想自己或是自己的子孫這樣。
而對應的,選擇一個優秀的宰相比什麼都重要,他是治理國家的必要人選,優則達,劣則敗,萬世不移之理。
這也是為何趙禎要極力培養人才的重要原因,隻有朝堂的臣子優秀這個國家才能優秀,隻有宰相勤政賢能,這個國家的政務才會廉潔公正。
隨著使團隊伍的消失,趙禎回首北京城,壯闊雄偉的北京場映入眼簾,趙禎暗自點頭,不錯,自己在大宋幹的不錯,此時悠揚的鍾聲從皇宮響起,逐漸的整個北京城所有的寺廟接連附和,鍾聲在整個北京城回蕩。
三才興奮的上前道:“官家,蹴……足球比賽開始了!今日正巧是端午您去不去?”
“去!為什麼不去?”趙禎不假思索的回答同時瞥了一眼三才道:“你這麼興奮幹什麼?不會是背著朕押注了吧?”
三才憨笑道:“這是官家開的盤口,奴才自然要捧場……”
趙禎笑罵道:“說的什麼渾話,朕可是沒有一點紅利,所有錢財都將入賬三司的!內藏庫……不過是十取其三罷了……”
13464/4019719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