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六十九章大宋的錢袋子(1 / 2)

寒冷的春災對於大宋百姓來說已經過去,自從趙禎南郊祭天回朝之後,陽光便開始普照大地,日升月落之時,霜雪解凍春暖花開,大抵是老天算錯了時間,這個遲來來的春天格外溫暖。

雪水化開成為了充沛的水流,經過嚴寒的考驗,萬物複蘇之後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刨開厚厚的春泥,土地仿佛能捏出一把油來!這對農人們來說最是開心不過。

官家免去了夏稅,趁著晚春,還能加緊種植一茬糧食,說不得就能多一季的收成!所謂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農人是快樂的,即便因為他們遭到了春災,但糧食的價格一路上漲,即便是有朝堂的常平倉調控,也隻不過是把糧價抑製在每石五百文,但這其中已經有非常多的油水可以賺了。

隻不過這次春災的影響之下,整個大宋也沒有多餘的糧食,即便是擁有大量土地的富戶,也是家中沒有餘糧,隻能等待朝廷從南海之地調取糧食前來。

天災麵前大家都是一樣,但天災過後可就不一樣了,農人們開始拚命的種植糧食期望在夏季結束之前趕上最後一茬,說不得就能把官家免去的夏稅搬進自己的腰包之中。

誰不希望能在這個春災過後挽回一些損失?

和百姓一樣,朝堂中的官員也是這麼想的,在最大的程度上挽回國庫的損失,如今大宋的國庫可沒有多少盈餘了,從滅國西夏開始,大宋一直往外掏錢。

先是內遷寧夏百姓,這筆費用堪稱萬巨,緊接著便是官家以內藏庫之財犒賞三軍,這又是一大筆開支,誰知道禍事接連發生,原本以為在能從西夏撈取錢財補償虧空,誰知道帖進去的比賺的還多,不,根本就沒從寧夏賺取一文錢!

這下算來,裏外裏大宋損失的可不是一點兩點,基本上數十年積攢下來的盈餘以去半數,不算不知道,當身為三司使的包拯把六千萬貫的數字報出來的時候,整個朝堂炸開了鍋。

六千萬貫,已經相當於真宗朝近一年的賦稅!且還是沒有削減苛捐雜稅之前,但如此也能看出大宋的經濟之強勁,許多朝臣始料未及,他們認為現在的國庫也隻不過比真宗朝好一點而已,沒想到好上這麼多。

包拯並未被朝中嗡嗡的討論聲所打擾,而是繼續道:“啟奏陛下,大量商賈趕赴寧夏,妄圖通過寧夏進入西域,重開古絲綢之路,但一場春災讓他們在路上損失良多,許多商賈被困興慶府等地,可否派兵開道護送之?”

隨著他的話,整個大殿瞬間安靜下來,靜的有些不像話,誰都沒想到包拯這個固執保守的三司使居然能說出這樣的話來,許多朝臣提出反對,而反對的理由卻是朝廷卻不能自降身份的為商賈派兵。

包拯聽到這些無稽之談稍稍冷笑的再次出班道:“啟奏陛下,我大宋賦稅如此之多,乃是多的商賈之功,每年關稅,商稅,數千萬貫,乃萬巨之才,豈能錯失?!”

趙禎坐在禦座上微微一笑,包拯所說的數千萬貫都是客氣的,應該是大幾千萬貫,包拯顯然是有所保留,但即便如此也使得朝中反對的聲音漸漸減小,誰敢反對?誰和錢過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