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二十四章攘外必先安內(1 / 2)

當一個人開始恐懼開始懦弱的時候會怎樣?

當然是拚了命的想辦法保全自己想要保全的東西,比如眼下的遼朝,在他張儉的眼中,遼朝是他的庇佑之所,一旦遼朝完了,他的路也算完了。

更為重要的一點,他愛惜自己的名聲,這麼多年來他在遼朝的名聲一直很好,自耶律宗真開始他便頂著左丞相的名頭,許多人把他稱為賢相,他雖然也反駁,但有時也默認這一點。

時間長了,張儉自己就把自己當作是大遼的賢相,可大遼眼下一直在走下坡路,麵對大宋的征伐越來越力不從心,張儉開始擔心自己的名聲了,若是在自己手中遼朝完蛋了,那自己豈不是變成了一代奸相?

是個人總是有欲望,或是對金錢,或是對權利,或是對美色,或是對名聲,極少有人什麼都不需要的,即便是連聖人都大方的承認自己的欲望。

所以張儉的欲望便是他的名聲,他把名聲看的比什麼都重要,他希望自己名垂千古,在史書中成為大遼的一代賢相。

眼下的遼朝需要一個強大的君權,這東西比什麼都重要。

文臣不光善於內鬥,還善於趨吉避凶,能做到張儉這個位置的人政治上的嗅覺無比敏銳。

蕭撻裏和蕭惠最終在張儉的勸說下同意與大宋和解,當然大遼提出的議和還是少見的,當初澶淵之盟大宋可是賠了大遼每年銀十萬兩,絹二十萬匹的代價。

現在大遼向宋人乞和,那結果又會如何?他趙禎會要多少的歲貢以暫且罷兵?張儉不敢想象!

他也知道大宋皇帝不好相與,甚至在國家利益上比最擅長買賣的商賈還要精明,但他也沒有辦法,大遼現在所需要的就是安穩的度過眼前的危機。

對於張儉來說,耶律洪基的威脅比一切都要來的大,既然已經囚禁了皇帝何不一不做二不休的除掉後患?或是把他囚禁在祖州的蕭家範圍之類,要不然那會有如此事端?!

這邊是婦人之仁!這便是太後執政的代價,她不似先帝那般的雷厲風行,也不似耶律洪基那般的狠厲果斷,這是在葬送眼前的機會,而大遼已經經不起折騰了。

張儉一整天都在纏著蕭撻裏詢問大遼的底線,若是他沒有這份底線,如何與宋人談判?賠多少錢,割多少地,至少要有底線才能和宋人攤牌,若是不知道這底線,自己說了也沒用。

蕭撻裏思量再三之後道:“一來要從中京道盡量的撤走百姓,我大遼百姓不多矣,二來我大遼不割讓土地,宋人占去的便是他趙禎的本事,我等不要便算是贈與,但宋人不可北進,亦不可出兵大定府!至於錢財之事……你便酌情辦吧!若是沒有足夠的好處,他趙禎不會善罷甘休的。你回去之後便擬一份奏疏呈上。”

張儉得了蕭撻裏的旨意心中總算有底了,最少最後一句話說到了他的心中,不割地也行,那就多賠點錢財罷了,如今大遼的國庫中還是有不少的積攢,這些積攢可都是百姓的血汗錢。

宋遼之間的貨幣是不通用的,遼朝的官鈔和大宋的交子完全不是一樣的東西,大宋基本上不承認官鈔的地位,雙方之間隻能以真金白銀相通。